-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的佛教哲学.ppt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佛教哲学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大概是在两汉之际,我国史书对于佛教传入的较早记载是《后汉书·楚王英传》和《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当时,人们一般是把佛教看成是一种黄老方术,影响并不大。但在其后的200年中,佛教逐渐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到东汉末年的时候既已普及到民间。三国时期,玄学盛行,并开始与佛学相结合,受到玄学名士和士族贵族的推崇,逐步取代了玄学的地位。 第一节 慧远 慧远(公元334—416年),东晋时代人,俗姓贾,出生于雁门楼烦(今山西代县)世代书香之家。远公从小资质聪颖,勤思敏学,十三岁时便随舅父游学许昌、洛阳等地。精通儒学,旁通老庄。二十一岁时,偕同母弟慧持前往太行山聆听道安法师讲《般若经》。于是悟彻真谛,感叹地说:“儒道九流学说,皆如糠秕。”于是发心舍俗出家,随从道安法师修行。他的主要著作有《沙门不敬王者论》、《明报应论》、《三报论》等,后来收集在僧佑编辑的《弘明集》中。 一、因果报应 “无明为惑网之渊,贪爱为众累之府。二理俱游,冥为神用。吉凶悔吝,唯此之动。” ——《明报应论》 “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 “一曰现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 “二曰生报。生报者,来生便受。” “三曰后报。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 ——《三报论》 二、形神观 “火之传于薪,犹神之传于形。火之传异薪,犹神之传异形。前薪非后薪,则知指穷之术妙。前形非后形,则悟情数之感深。惑者见形朽于一生,便以为神情俱丧,犹睹火穷于一木,谓终期都尽耳。” ——《形尽神不灭》 第二节 僧肇 释僧肇,京兆人,家贫以佣书 为业。遂因缮写,乃历观经史备 尽坟籍。爱好玄微,每以庄老为 心要。尝读老子《道德章》,乃 叹曰:美则美矣,然期神冥累之方,犹未尽 善也。后见旧维摩经,欢喜顶受披寻玩味, 乃言始知所归矣。因此出家,学善方等,兼 通三藏。及在冠年,而名振关辅。 僧肇是我国佛学史上的一位著名的高僧,在历史上影响不小,并被后人誉之为我国的“解空第一人”。僧肇所处的东晋十六国时代,正是我国佛教的“始盛”时期,其是僧肇服膺鸠摩罗什所弦传的大乘中观佛学,撰写了我国佛学史上的名篇《不真空论》、《物不迁论》、《般若无知论》和《涅槃无名论》等佛学论文,从本体论与解说论两个方面系统而又深刻地阐说了大乘中观佛教哲学思想,并把印度佛学与我国的老庄玄学相结合了起来,不仅使我国佛学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而且也对整个中国哲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六家七宗 六家: 本无宗、即色宗、心无宗、识含宗、幻化宗、缘会宗 七宗: 本无宗、本无异宗、即色宗、心无宗、识含宗、幻化宗、缘会宗 一者释家道安明本无义。谓无在万化之前,空为众形之始。……详此意安公明本无者,一切诸法,本性空寂,故云本无。此与方等经论什肇山门,本无异也。 次琛法师云:本无者,未有色法,先有于无,故从无出有。即无在有先,有在无后,故称本无。 次支道林著《即色游玄论》,明即色是空,故言即色游玄论。 第三温法师用心无义。心无者,无心于万物,万物未尝无。 第五于法开立识含义。三界为长夜之宅,心识为大梦之主。今之所见群有,皆于梦中所见。其于大梦既觉,长夜获晓,即倒惑识灭,三界都空。 第六壹法师云:世谛之法,皆如幻化。是故经云:从本以来,未始有也。 第七于道邃明缘会故有,名为世谛。缘散故即无,称第一义谛。 ——《中观论疏》 二、不真空论 1.“缘起”: “《中观》云,物从因缘故不有,缘起故不无。寻理,即其然矣。所以然者,夫有若真有,有自常有,岂待缘而后有哉?譬彼真无,无自常无,岂待缘而后无也?若有不能自有,待缘而后有者,故知有非真有。有非真有,虽有,不可谓之有矣。不无者,夫无则湛然不动,可谓之无,万物若无,则不应起,起则非无,以明缘起,故不无也。” ——《不真空论》 2.名实: “夫以名求物,物无当名之实。以物求名,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实,非物也;名无得物之功,非名也。是以名不当实,实不当名。名实无当,万物安在?故《中观》云:物无彼此,而人以此为此,以彼为彼。彼亦以此为彼,以彼为此。此彼莫定乎一名,而惑者怀必然之志。然则彼此初非有,惑者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32_T 3715-2020 技术交易平台服务规范.docx
- T_CI 263-2024 水上装配式钢结构栈桥(平台)施工技术规程.docx VIP
- 职业技术学院《多轴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数控技术专业.docx VIP
- 14X505-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图示.pdf VIP
- 《人大代表为人民》课件.pptx VIP
- JC-T 799-2007 装饰石膏板-建材行业标准.pdf VIP
- 2025军队文职考试考前30分【数学1】.pdf VIP
- 湖南省2026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一次联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pptx VIP
- NBSH_T 0162-2021 石油馏分中碱性氮含量的测定 颜色指示剂法.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