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恨歌pt上课用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这一小节是美人沐浴的一组镜头。诗人写这几句,一是为了显示杨玉环得到了皇帝的宠幸所享受的特殊待遇,另一个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凸现了杨玉环美丽和妩媚气质。诗人抓住了美人沐浴的两个典型细节——洗凝脂、娇无力,进行点染,使诗句的想象空间很大,杨玉环的美丽动人和她的千娇百媚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杨家显贵 父亲→齐国公 母亲→凉国夫人 哥哥→殿中少监 堂哥杨国忠→右丞相 大姐→韩国夫人 三姐→虢国夫人 八姐→秦国夫人 杨家显贵 京城歌谣: “生女勿酸悲, 生男勿喜欢。” “男不封候女作妃, 看女却为门上楣。”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杜甫 天宝十四载(755),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讨伐杨氏以清君侧。 陕西马嵬驿,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 “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 时38岁, 已追随皇帝17年。 ☆合作探究5: 怎样表现恨? 入蜀道上: 归途的思念: 回京后的思念: 请举例赏析 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融 情 入 景 以悲凉景色烘托人物悲思。 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 触 景 伤 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 。 ☆内容赏析: 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 借 景 抒 情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夜落时。 乐景衬哀情。面对青山绿水,春风桃李,朝夕不能忘情。表现玄宗内心的痛苦。 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从黄昏到黎明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 冷落孤寂、彻夜相思 云鬓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焦急与迫切 凄美、寂寞、哀怨…… ——以形写情,描写见情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托物寄词、重申前誓 照应玄宗的思念, 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 点明天人永隔之恨, 点明题旨, 把李杨爱情悲剧表现得淋漓尽致 透过这两个人物形象,你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 一、讽喻说 二、爱情说 三、双重主题说 ☆合作探究7: 爱 情 说 知人论世: 白居易自己编撰诗集的时候,把《长恨歌》列入了“感伤”诗类中。而且,有人考证,诗人在创作此诗时,正值他自身遭受爱情痛苦的深渊时期—— 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悲剧 白居易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孩湘灵感情很好,但湘灵出身于城市贫民,而白居易则是出身官宦世家,而白居易母亲的门阀观念相当强,绝不应允他们的婚事。贞元十年(804)秋,白居易已33岁,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白居易只是在搬家完毕,临走前才悄悄去和湘灵姑娘告别。因为怕惊动别人,见面的时候二人既不敢说话,也不敢大哭。极度压抑的痛苦和愁闷于是尽数体现在了一首《潜别离》中—— 潜别离 白居易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口,鸟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其他主题说 感伤时代说 所谓“长恨”,不仅仅是作者对李、杨悲剧之“恨”,更主要的,是对统治阶级不能保持唐朝开元、天宝时期的社会兴盛面貌,反而只是在盛世中纵情享乐而招致了家破国衰局面的“长恨”,是对一个全盛时代衰亡的“长恨”。 感伤人生说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咏叹,表达诗人的内心痛苦:不仅是爱情的不幸,还有命运的无常…… * 长 恨 歌 白 居 易 学习目标 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 2、品味语言,鉴赏诗歌艺术手法 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 吊白居易 唐宣宗 缀玉联珠六十年, 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白居易, 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 以四十四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一生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前期: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主要是“兼济天下”。作品以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为主,如《新乐府》《秦中吟》,三十五岁写《长恨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A_T 1970-2021CN法医临床学检验规范.pdf
-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ENC)—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ENC)概述(儿童保健课件).pptx VIP
-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docx VIP
-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4)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网络空间发挥作用研究.docx VIP
- Nikon尼康D40中文使用手册说明书.pdf VIP
- 《智能控制算法》课件.ppt VIP
-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全套课件.pptx
- 危险化学品运输标识和包装技能规范培训.pptx VIP
- AppsFlyer:2025年中国APP出海驱动力前瞻报告.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