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品出口贸易发展剖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消费品出口贸易发展剖析

我国消费品出口贸易发展剖析   摘要:我国是消费品出口大国,消费品出口值持续增长,但占全部商品出口值的比重在下降。半耐用消费品是我国第一大出口消费品类型,但耐用消费品出口增速较快,有追赶前者之势。我国消费品出口市场走向分散化,但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仍然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   关键词:消费品;出口规模;出口结构;出口市场   中图分类号:F7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11)02-0052-06      消费品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大类,本文旨在分析近十多年来我国消费品出口贸易的发展状况,以求对我国消费品出口贸易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把握,促进对消费品贸易的研究,也为国家完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一、我国消费品出口贸易规模分析      近十多年来,我国消费品出口呈现比较稳定的增长趋势,1995年的出口值是711.061亿美元,2000年增加到1090.229亿美元。2001年,我国消费品出口较上年只增长3.16%,但从2002年开始呈现两位数的高增长态势。例如,2003年、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增长速度都超过了20%。这种高增长趋势持续到2007年,该年增长了19.67%。这一年发达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居民收入迅速下降,消费需求增长随之减缓,但进口需求影响要滞后一些。因此,到2008年我国消费品出口增速才开始大幅度下降,只有10.43%,2009年更是负增长,为-9.24%。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我国消费品出口增速要低于全部商品出口增速(见表1),表明我国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出口增速快于消费品的出口增速。      正是由于消费品、资本品和中间产品不同的出口增速,使得我国消费品在全部出口商品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直到2002年,消费品还是我国的第一大出口商品类型。例如,1995年、1998年、2000年和2002年我国消费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7.79%、47.89%、43.75%和40.24%。从2003年开始,中间产品跃升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类型,消费品次之。在2004-2007年,我国中间产品出口值占商品出口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9.73%、39.91%、41.07%和35.89%,而同期消费品出口值占商品出口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4.15%、32.51%、30.99%和29.51%。实际上,2000年以来,我国消费品在全部出口商品中所占的比重就一直呈下降趋势。2000年我国消费品在全部出口商品中所占的比重为43.75%,2003年下降为37.43%,2008年和2009年分别进一步下降为27.78%和29.97%。   我国消费品出口增长规律主要是由这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消费品比较优势的下降,而这种下降又是由我国要素禀赋的变化所决定的;二是加入WTO后我国更加广泛和积极地参与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   从总体上看,近十多年来,在国际市场上,我国消费品的比较优势在逐渐下降,而资本品则由比较劣势向比较优势转变,且比较优势呈现上升趋势,尽管中间产品仍然处于比较劣势地位,但其半成品的劣势在下降。夏平(2007)采用Laity(1992)提出的“贸易平衡贡献度”指标(简称L指标)估算了我国消费品、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比较优势状况。从2001年到2005年,我国消费品的L指标分别为18.88、17.82、16.70、15.20和14,35,资本品的L指标分别为-2.34、-0.94、0.47、1.70和3.16,中间产品中的半成品的L指标分别为-7.67、-6.45、-5.54、-3.56和-3.01,零部件的L指标分别为-3.79、-6.27、-6.59、-6.28和-6.64。   半成品和零部件的出口反映了这个优势变化规律,我国出口的中间产品中,以半成品为主。2003年我国中间产品出口占加工贸易出口总值的比重为32.9%,其中半成品为20.3%,零部件为12.6%。我们认为,这个估算结果基本上反映了我国这3类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变化状况。   在这里我们以劳动力和资本这两种要素的禀赋变化状况说明我国消费品比较优势的下降。   首先看我们的劳动力要素。尽管我国仍然是世界上劳动力要素比较丰裕的国家,劳动对资本的比率远超过发达国家,但比较而言,我国目前的工资水平则更低于发达国家和不少发展中国家。据美国劳动局的数据反映,2005年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工资成本分别为英国的2.7%、美国的2.9%、日本的3.2%、韩国的5.2%、巴西的17.1%、墨西哥的26.9%。尽管近年来我国工资水平在上升,但与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工资水平依然很低。2007年,我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与这些国家2005年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