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高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高校类板) 二〇一三年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5 1.1 用户概况 5 1.2 学校信息化现状 5 1.3 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5 1.4 数字化校园建设意义 6 1.5 建设内容 7 1.6 建设原则 8 第二章 总体设计 10 2.1 总体框架设计 10 2.2 技术路线 12 2.3 接口设计 24 第三章 基础平台建设方案 26 3.1 信息标准 26 3.2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 52 3.3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82 3.4 数据中心平台 111 3.5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138 3.6 运维管理系统 184 第四章 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188 4.1 协同办公系统 188 4.2 人事管理系统 219 4.3 科研管理系统 246 4.4 后勤管理系统 287 4.5 资产设备管理系统 298 4.6 招生管理系统 311 4.7 迎新管理信息系统 317 4.8 学生工作管理系统 345 4.9 离校管理系统 416 4.10 就业管理系统 422 4.11 校友服务系统 433 4.12 教务管理系统 443 4.13 教材管理系统 477 4.14 实验室管理系统 479 4.15 学生收费管理系统 481 4.16 继续教育(远程)管理系统 495 4.17 研究生管理系统 525 4.18 校企合作平台 607 4.19 网络教学平台 636 4.20 精品课程平台 659 4.21 报表服务系统 663 4.22 三维校园(E校园)平台 670 4.23 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677 第五章 移动校园及移动应用建设方案 682 5.1 建设目标 682 5.2 平台特色 683 5.3 系统框架 683 5.4 技术架构 685 5.5 关键技术 686 5.6 移动业务应用规划 690 5.7 移动迎新 698 5.8 移动离校 699 5.9 移动学习 699 5.10 移动社区 699 5.11 移动资源服务 699 5.12 个人移动门户 699 第六章 应用系统集成方案 702 6.1 应用系统集成原理 702 6.2 现有应用系统集成方案 706 第七章 软硬件平台设计 756 7.1 设计原则 756 7.2 软硬件平台的性能指标设计 757 7.3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757 7.4 数据库 759 7.5 中间件应用服务器 759 7.6 防病毒软件 759 7.7 备份软件 760 7.8 负载均衡、中间件集群实现 760 7.9 软硬件平台配置方案 760 第八章 系统安全方案 762 8.1 设计目标和原则 762 8.2 安全体系结构 762 8.3 硬件网络方面 763 8.4 系统软件安全 764 8.5 应用软件系统安全 764 8.6 安全管理 768 第九章 运维体系建设 772 9.1 工作体系 772 9.2 管理机制 774 第十章 正方服务 777 10.1 服务档案 777 10.2 服务工作流程 778 10.3 运行保障机构 779 10.4 售后服务清单 780 10.5 故障分级处理制度 781 前言 用户概况 学校信息化现状 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通过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构造能够满足数字化校园应用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通过这一稳定、可扩展的应用框架为应用系统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服务。该应用框架将充分支持于学校的应用需求和未来发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必须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思路,辅以成熟的、主流的、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运用现代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规范标准,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 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校园,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流程通畅,可平滑过渡到新一代技术,对校园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和广大教职工提供无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决策效率,提高信息利用率,提高核心竞争力,总体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具体目标就是实现“六个数字化”和“一站式服务”: 环境数字化:构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速稳定、安全保密的基础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标准的共享数据中心和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统一门户平台以及集成应用软件平台,为实现更科学合理的高校数字化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管理数字化: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教学数字化:构建囊括全日制教育、继续教育和成人培训等在内的综合教学管理的数字化环境,科学统一的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室、实训室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改

文档评论(0)

lx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