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徐州户部山古民居》-毕业论文.docVIP

《解读徐州户部山古民居》-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w 解读徐州户部山古民居 摘要:本文引入城市意象理论,通过其五要素分析徐州户部山依傍黄河、因山建宅等城市地理学上的特点;整合文脉的梳理作答这些城市现象形成的根源。文章旨在将当地居民记忆中的元素重新拼接,试探寻户部山古民居之原貌,并为其修复项目提供线索。 关键词:户部山;古民居;城市意象;漕运 Abstract:ThepaperintroducesthetheoryofCityImageforthepurposeofanalyzingtheancientfolkhousesoftheHuBuHillinthecityofXuzhou,whichislocatedonthehillneartheOldYellowRiverCourse.Thoseurbangeographicfeatureswereansweredbyintegratedcontextstudy.Byarrangingandcombiningavarietyofelementsinthememoryoflocalresidents,thepaperattemptstorestoretheoriginalimageofHuBuHillancientfolkhouses,andpresentsthecluesfortherebuildingproject. Keywords:ancientfolkhouses;cityimage;graintransportedtothecapitalbywater 1引言 徐州户部山古民居作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对于研究明清时期漕运城市的功能转型,黄河改道对城市地理学上的影响和黄河“文化层”的断代,苏、鲁、豫、皖一带传统建筑的纵、横两向对比等课题,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为了分析这个特定的古城区,本文引入“城市意象”(CityImage)理论,并运用其原理展开分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凯文#183;林奇教授(Prof.KevinLynch)的城市意象主要是指通过人们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心理印象,来评价城市的客观形象。他提出:环境意象是观察者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城市或城区可以分成五个元素:区域、道路、边界、节点和地标。各个元素之间的意象表达是可以变换和传递的,一个城市设施可以具有多重意象元素。研究城市意象可以唤起人们对城市的记忆,并分析城市的心理地图。 2徐州户部山古聚落的渊源 濒临黄河故道的徐州古城,在历史上多次受黄河水患侵袭,造成了著名的“叠城”现象。而其中最具破坏力的一次可以追溯到明代天启四年(1624年),大水三年未退。直至崇祯八年(1635年),徐州城经过重建才恢复旧观。因此所谓徐州古民居,主要指的是明清时代的建筑。据考证,清同治时期,徐州城的范围大致是:北至黄楼,南至道平路,西至燕子楼,东至黄河故道①。徐州城民国初期尚维持原状,建国初期也改变不多,只是近20年变化最大。 黄河让徐州城饱受摧残,但同时也促成了兴盛的漕运。天启年间毁灭性的大水之后,正是徐州在漕运路线上的关键性地位,才使得当地百姓和官员没有放弃这座城市,并坚定了与洪水做斗争的信念。水患之际,户部分司署移至城南的南山(戏马台)上办公,此山遂得名户部山。 户部山地势较高,可抵御洪水;其位置靠近奎河上的漕运码头,商业位置绝佳。洪灾期间大量的官署迁徙于此,逐步确立了徐州乃至苏北新的政治中心。从此富裕的市民们争相在此购地,添置产业,达官显贵们在此修建宅邸、书院、会馆、庙宇、道观。户部山顿时成了一块寸土寸金,炙手可热的土地。“穷南关,富北关,有钱人都住户部山。”由这一流传至今的徐州俗语可见一斑。正是这一些列的历史事件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户部山开始了长达近400年的繁荣。 3解读户部山古聚落的城市意象 3.1道路(path) 3.1.1道路布局 从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上看户部山的街巷系统,如果把黑色的构筑物作为图,那么道路就可以视为白色的底。整个构图形成的“环+放射”的骨架支撑起居民们粗略的“公众意象”②(如图1、图2)。   户部山因漕运而生,因贸易而兴,所以沿街户型多为上宅下铺、前店后坊。由于中国古代日常用品除了官粮、官盐由官府统一销售之外,布料、酱油、茶叶等商铺均为私人经营,所以明清时期的户部山既汇集了官方漕运和民间贸易,又促进了萌发的手工业。 有趣的是,拿户部山和同一时期营造的北京城相比,尽管它们尺度上差异巨大,但在构图和路网组织上有相似之处;而其不同之处,户部山受山丘地形影响,形成的环近似于圆。总体格局符合《管子#183;乘马》中关于“自然型”城市的经营模式。而北京城位于平原,又深受《周礼#183;考工记#183;匠人营国》③中关于“理想都城”规划思想的影响,所形成的环近似于方。由此可推测,其一,环+放射形的路网系统在中国古代有着较高的便利性

文档评论(0)

沙卡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