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知网之长安佛教心得体会
中国知网之长安佛教心得体会
篇一:佛学思想文化专题讲座心得体会(沙武田) 挖掘文化资源 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系列讲座之二十七:佛学思想文化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沙武田教授 编者按 佛教是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由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早期印度佛教教义“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早期经典佛教典籍——佛经包括经、律、论“三藏”以及各种佛教著述。佛教在我国经历了两千年的发展,自传入我国之日起,就与中国土生宗教不断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佛学思想的精华也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周讲座邀请到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沙武田教授,为我们讲授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报特撷取其中精华加以摘编,敬请关注。 佛教的起源及其初传中国 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由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迦毗罗卫,是释迦族的一个王子。关于他的生卒年月。在南、北传佛教中,至今仍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但一般认为生活于公元前6~前5世纪。他在青少年时即感到人世变幻无常,深思解脱人生苦难之道。29岁出家修行。得道成佛后,在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向大众宣传自己证悟的真理,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从而组织教团,形成佛教。80岁时在拘尸那迦逝世。佛教创立后,在印度几经演变。 佛教初传中国的历史由于缺乏有力证据,一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但多不可靠。《史记·大宛列传》、《后汉书·西域传》和《魏书·释老志》等依据张骞出使西域之事而臆断张骞“时始闻浮屠之教”。“永平求法”是我国公认的佛教传入中国的开始。汉明帝夜梦金人,派遣羽林中郎将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出使西域求取佛法。三年后,一同回到洛阳的还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印度僧人,及其翻译的《四十二章经》。二位高僧以白马驼载佛经、佛像,汉明帝躬亲迎奉,敕令在洛阳雍门外为其建立精舍、住处。洛阳白马寺被认为是我国汉地最早的佛寺,西晋时白马寺曾是重要的译经道场。 魏晋南北朝佛教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色佛教:佛教玄学 佛教是外来的宗教,要能在中国生根发展,必须与我国封建社会固有的意识形态结合起来,才能为人们所熟悉与信仰。所以它在汉代传入的时期,常常与我国传统的假托黄老的神仙方术思想相结合,宣扬省欲去奢、无为无欲、精灵起灭等。魏晋时期在我国哲学史上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即出现了一股崇尚老庄思想的玄学思潮。当时玄学思潮统治了整个思想界,影响很大,其中尤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玄学贵无派影响为最大。何、王玄学继承与发展了老子的贵无哲学,认为世界的本体是“无”,现象世界(“有”)只是本体世界(“无”)的外部表现。这种崇无的哲学,正好与佛教的大乘般若空学所主张的“一切皆空”的空宗思想相类似,因此在盛极一时的玄学思想影响下,佛教徒们就常用玄学哲学来解释与宣扬佛教的若空学,从而使得佛教大乘空宗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代表人物有牟子、支谦、康僧会等高僧。 二、两晋之际的高僧及其译经 l、敦煌菩萨竺法护 竺法护,西晋著名译经家。竺昙摩罗刹(亦作昙摩罗察),此云竺法护,其先月支人。世居敦煌郡。年八岁出家,事外国沙门竺高座为师,故姓竺(《开元录》)。晋武帝泰始年间 (265—274),寺院、图像、佛像等普遍受到崇敬,然《般若经》等经典还在西域,尚未能传布于中国。竺法护发愤立志弘法,随师游历西域诸国。依传记所载,他携带大批胡本回中原的途中,从敦煌到长安之间,随时随地都在从事译经工作。总计一生游化二十余年,在武帝太康五年(284)译出《修行道地经》、《阿惟越致遮经》,其后,直到怀帝永嘉二年(308)为止,共有二十几年岁月,是他在长安积极从事翻译事业的巅峰时期。 2、建立“长安译场”的释道安 释道安(314—385),西晋永嘉六年(31年)出生于一户官宦人家,本姓卫,常山抚柳(河北翼县)人。12岁出家。受“具足戒”(僧侣的最高戒律)后,24岁至业城(河南临彰县),成为佛图澄的弟子。佛图澄死后。道安因避战乱,颠沛流离于翼,晋,豫一带,后在襄阳、长安等地总结了汉代以来流行的佛教学说,整理了新译旧译的经典,编纂目录,确立戒规,主张僧侣以“释”(释迦牟尼)为姓,统一释氏。从建元十五年(公元379年)至建元二十一年(公元385年)释道安一直住在长安五重寺讲经译注,“僧众数千,大弘法化”。道安对佛经翻译的贡献,主要是“译场”的创建和组织管理。在道安之前,佛经翻译并没有“译场”。“长安译场”的创建首开中国“官译”的先河,使得佛经翻译由“私译”改为“官译”,这对于中国翻译史来说意义重大。佛 经翻译从此开始获得国家财力的支持,由于资金来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入职保安培训知识课件.pptx VIP
- Unit5 a cherry, please(课件)译林版(一起)英语一年级上册.pptx
- OEE计算表格(完整工具).xls VIP
- 食品生产企业有害生物风险管理指南.docx VIP
-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后题答案-刘建昌.pdf VIP
- 2025年医学课件-转变围术期麻醉管理理念推进ERAS加速康复外科建设.pptx VIP
- 加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房地资产管理的思考.doc VIP
- 2024人民防空工程常见技术问题及解答.docx VIP
- 人教版鄂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二单元《水和空气》大单元教学设计.pdf VIP
- T_GDPAWS 33-2024 城镇污水处理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规范.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