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高考复习资料.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职高考复习资料

中职高考复习资料   篇一:三校生中职生高考复习题   总复习阅读题补充资料(二班专用)   读《幽径悲剧》   1、读“茫茫燕园中……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内容。   2、“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文意,说说作者所指的“盛开着的玫瑰花”的人生是什么?   3、“我”“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古藤的灭亡引起了“我”哪些“闲愁”?下文中写了两件事,道出了“我”的“闲愁”,请作简要概括。   4、文中写“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展开想象,具体描写“群树”“荷花”深表同情的情态。   读《荷塘月色》   1、指出下列比喻句的相似点。   月光如流水一般。   (叶子和花)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2、“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酣眠指什么?小睡指什么?   3、“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画”改为“印”好不好?   4、“光与影”怎么与“名曲”相通起来?   5、“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丰姿”什么意思?“大意”什么意思?   6、“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这一自然段采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7、“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两个“热闹”意思是否相同。   8、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 是突出荷叶的什么特点?   A、翠绿柔嫩 B、轻盈飘逸 C、舒然展放 D、高高耸立   9、“不能见一些颜色”中颜色的含义是?   读《故都的秋》   清晨起来,甲(煮、泡、冲、烫)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乙(听得、听见、细听、聆听)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丙(漫、细、忙、点)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1、请勾出正确的词。   2、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来描绘清晨在院中见到的景象,读来亲切感人。因为作者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3、全文第一段主要写作者怎样的感受?   4、北国之秋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5、第二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宕开一笔,先写江南之秋?   6、第二段中“混混沌沌”“半开半醉”在文中指怎样的状态。   阅读《项链》   “教育部长乔治①朗博诺及夫人②共请路瓦栽先生与夫人于一月十八日③星期一④光临教育部礼堂⑤参加夜会。”   1、为请柬①——⑤处选取恰当的标点()   A·,()。 B·,(), C·;()。 D·,,,。   2、她不像她丈夫预料的那样高兴,她( )(懊恼 恼怒 郁闷 怅惘)地把请柬丢在桌上。   她用()(恼怒 懊恼 恼火 气愤)的眼睛瞧着他,不耐烦地大声说。   3、如何看待路瓦栽夫人对朋友说“我只借这一件”?   4、描述一下路瓦栽夫人借朋友项链的心理状态变化?(四个阶段)   阅读《过万重山漫想》   阅读第十自然段“前面的路有多长?······于是,他用竹篙一点,独木船开动了······”   这段话有一系列的设问,试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说说这段话中设问的几点作用?并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阅读《黛玉进贾府》   1、文中用了“未见其人,但闻其声”的笔法来描写王熙凤的出场,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分别说说文中的服饰描写、容貌描写表现了王熙凤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3、文中贾母对王熙凤的介绍说明了什么?   4、宝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关于读书问题,黛玉回答贾母是“只刚念了《四书》”,回答宝玉是“不曾读”,前后为何不同。   阅读《胡同文化》   阅读下列文段“我的小说《八月骄阳》里写到······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1、这段文字是围绕胡同文化的什么特色写的?   2、依据文意,你认为形成胡同文化这一特色的原因是什么?   3、简要分析作者对这一特色的态度。   阅读第四、五自然段   1、第四自然段先说胡同“它距离闹市很近”,继而说“但又似很远”,如何理解?这话有什么值得体味的地方?   2、“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这句话在文中起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3、

文档评论(0)

jjkk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