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习题.docVIP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习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习题

PAGE PAGE 1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 易 中 铁路与公路 1 2、7 水运与航空 3 4 通讯工具的变迁 5 综合 6 一、选择题 1.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年1月)。这一对比研究可以用来说明(  ) 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单位:分) 运输方法 运费(吨/千米) 运输方法 运费(吨/千米) 肩挑 34.0 驴车 18.0 公路汽车 30.0 轻便铁路 2.4 独轮车 19.2 铁路 2.0 A.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 B.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 C.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 D.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解析:A 表格反映出轻便铁路与铁路的运费比其他运输方法费用低好几倍,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铁路得以发展的一个因素,A项正确。B项易错选,但其只是对表格所列举的运输方法种类的表面理解;由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同样不能作为C、D两项的依据。 2.(2018·四川绵阳期末)作为一种西洋舶来器物,自行车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中国社会。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却推广较少。这种情况表明,在近代中国(  ) A.器物变革改变民众生活 B.近代化转型的过程曲折 C.政局动荡阻碍交通进步 D.排斥西方世界近代文明 解析:B 近代自行车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汽车等却推广较少,这说明经济基础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转型,即近代化转型过程曲折,故B正确;汽车也属于器物变革,故A项错误;C项没有体现自行车与汽车的对比,不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史实。 3.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  ) A.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 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小地主感受到轮船的快速,进而转变观念要求儿子不再考科举,而是到教会学校学习西方制造,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反映交通发达,故B项错误;“轮船”的使用不属于“西方工业品的输入”,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故D项错误。 4.观察下图,1920年,英国飞行员驾驶一架由亨得利·佩治式轰炸机改制的0-004型14座客机,历时50分钟,完成了中国民航史上的第一次飞行。他当时是由(  ) A.上海飞往武汉 B.上海飞往南京 C.天津飞往北京 D.广州飞往上海 解析:C 1920年,中国开通了北京至天津的航线,这是中国最早的民航线路。 5.如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国文教科书的插图,据此判断(  ) A.近代科学技术已经在中国使用 B.采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图中人物是中华民国政府官员 D.新式通讯工具在中国广泛使用 解析:A 题干中图片反映了中国已使用电话,说明近代中国出现当时先进的科技成果,故A项正确;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且从图中人物装扮判断并非是中华民国政府官员,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电话在中国是否得以广泛使用,故D项错误。 6.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武汉出现的时间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武汉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06年 天气预报 1856年 1873年 1919年 汽车 1883年 1901年 1921年 无线电 1896年 1909年 1925年 A.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呈现地域不平衡 B.中国吸收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C.中国引进西方科技的时间逐年缩短 D.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两地的近代化 解析:A 从表格可知,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武汉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并有较大差距,A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表格反映的是近代西方前两次科技革命的成果,B项错误;从表格数据看不出“逐年缩短”这一规律,排除C项;D项结论表格中未体现,且这一时期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不可能主导内地的近代化,排除。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8年,英国一家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至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的强烈反对。两年后,唐山至胥各庄之间9千米长的铁路以不用机车牵引为条件获准兴建。 材料二 火车轮下伸向远方的双轨、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欢快的轰鸣,昭示着新时代的到来。19世纪90年代末,反对之议已波澜不兴。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铁路修筑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铁路运输业在受到百般阻挠下仍能发展壮大的原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果冻宝盒535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