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能源转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色列的能源转型

由以色列能源轉型反思我國電力結構 核能研究所能源經濟及策略研究中心 韓佳佑 副工程師 陳治均副工程師 2017 年7月 28日 一、前言 以色列的供電結構以化石燃料為主(如圖 1所示 ) ,再生能源發電占比相當有 限, 2015 年僅2.2% ;另外 ,由於缺乏自產能源,國內的化石燃料供給以國外進 口為主 ,2015 年能源進口依存度為 67% ,且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 其和鄰近國 家無跨國電網連接,這使得以色列成為一孤立能源 系統(Energy island) 。在 2009 至2010 年間 ,以色列在其地中海的經濟海域發現二個重要的離岸天然氣 井,預 1 估足以供應國內 未來 10 年的燃氣需求,並達到某種程度的能源自給率 。2011 年,由於埃及受阿拉伯之春影響而發生了嚴重政變,於埃及的西奈 (Sinai)半島處 供應以色列天然氣的管線 慘遭多次攻擊,以致埃及於2012 年3月終止和以色列 及約旦的燃氣交易 ,而以色列在2012 年夏天出現了嚴重的電力短缺問題,政府 被迫 以超額價格購買替代燃料,並過度開採位於特提斯海(Tethys Sea)正逐漸枯竭 的天然氣 井。 我國屬於海島型電網,和 以色列相似,並無跨國電網 ,國內自產能源貧乏, 資料來源: OECDiLibrary ,本文彙製 圖 1 以色列於1990 至2015 年的供電結構 1 2012 年,以色列的能源進口依存度約 87% ,在開採位於地中海經濟海域的天然氣井後,2015 年能源進口依存度降至 67% ,當年度天然氣自產量約8,280百萬立方公尺,進口量約 171百萬立 方公尺。 能源進口依存度達 97% 。為兼顧能源安全、環境永續及綠色經濟發展, 政府在 2016 年9月發佈新能源發展願景與方向,並明定於2025 年達到非核家園,與再 生能源發電占比20% 、低碳燃氣50% 、燃煤30%之目標 。然核一廠 1號機與核 二廠2號機分別於 2014 年與2015 年大修完成後,迄今未能至立法院進行專案報 告,致無併聯運轉,而核一廠 2號機則因 今年6月上旬的豪大雨,導致鐵塔倒塌 而被迫提早退出夏季供電,故在2017 年7月的夏季用電尖峰期間,僅核三廠的 2部機組與核二廠的 1號 機運轉供電,基載電力明顯不足,在再生能源發展緩不 濟急,大型燃氣電廠仍在規劃中的燃眉之急下,造成了我國在 7月夏季尖峰期間 一度處於供電警戒狀態,並衍生限電風險,而發生於7月底和平電廠輸電鐵塔因 不敵颱風而倒塌 ,對於限電危機更是雪上加霜 。 本文首先探討以色列從 1970 年代石油危機 至今所經歷的能源轉型 對電力結 構的影響,並探討從2009 至2010 年間在地中海海域發現大量天然氣井後能源政 策的調整,與剖析以色列如何在氣候政策及能源安全間尋求一平衡點,反思我國 在「新能源政策」下可能面臨的能源挑戰,據以提出具體建議並作為我國未來能 源政策之參考 。 二、以色列和我國的能源轉型 比較 在 1973 年石油危機後,以色列引入了煤炭 ,並取代石油成為發電用的初級 能源,而該次石油危機亦催生了另 一獨特法令:所有的住宅建物皆需裝設屋頂型 2 太陽能熱水系統 。以色列第二次能源轉型是發生在 2000 年初期,並首次引入 了 燃氣發電,當時 天然氣部分從埃及進口,另一部分則取自於在地中海所發現的離 岸氣井,燃氣供電占比逐年提升 ,取代 了燃油與部分燃煤發電 。直到2009和 2010 年,在以色列所屬的 地中海經濟海域發現二個重要離岸天然氣 井,使得以色列部 分區域和鄰近國家的供電結構從石油轉型至 天然氣 。然而發生在2011 年的阿拉 伯之春造成以色列國內燃氣供應嚴重短缺,讓以色列認知到燃氣供應設備可能遭 受鄰國的軍事 攻擊,並不利於提升能源安全。然為彌補國內燃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