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完整教学教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学原理》完整教学教案

《美学原理》 教学课件 第一章 美学是什么 第一节 美学学科的历史演变 一、审美意识发生阶段 时间:具体年代已不可考,与人类从事生产劳动不可分。 特征:从实用到非实用,从功利到非功利。 表现:生产生活与政治生活。 什么是功利? 《汉语大辞典》:“功效和利益”,即用处和好处。 《庄子?天地》:“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 (一)生产生活 1.物的生产 例子:原始部落男性佩戴象牙或其他动物皮毛的习俗。三个目的:(1)肯定生存能力(2)宣扬社会等级(3)吸引异性 2.人的生产 例子:原始社会时期,女性美在于生殖力旺盛。进入封建阶段后,女性美从实用性逐渐上升到审美性。 (二)政治生活 例子:中国的巫术祭祀。 其政治性表现为:(1)企求天的保护。(2)感谢天的保护。(3)用天事来约束帝王。(4)以天命指示人间。 其艺术性表现为:巫术是原始的诗歌、音乐、舞蹈、绘画相统一的艺术。 (1)诗歌:A颂词。B祈祷文。 《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卜辞通篆》:“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南来雨?其自北来雨。” 《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音乐 A祭礼用乐。 B飨礼用乐。 C射礼用乐。 D乡饮用乐。 E军礼用乐。 F燕居用乐。 G祷雨用乐。 H禁乐。 (3)舞蹈: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舞”。 二、美学思想阶段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时期。 特征:与审美意识相比,(1)有语言或文字的载体。(2)有理论的形态。 与美学学科相比,(1)分散、凌乱。(2)没有自觉的学科意识。 例子(一):中国早期的美学思想 1.儒家 (1)美善有别。 《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2)善高于美。 《国语》:“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 《墨子?兼爱》:“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黎黑之色。” (3)和为美。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2.道家 (1)自然为美。 《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 (2)物化。 《庄子》:“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也,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例子(二):西方早期美学思想 1.美等于真。 (1)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是美的本体。“整个的天是一个和谐、一个数目。——黄金分割律 2.和谐为美。 (1)毕达哥拉斯。“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2)赫拉克利特。 “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类的东西,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希腊人体艺术 三、美学学科阶段 时间: 特征:(1)有专门的美学著作,独立研究美学问题。(2)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立研究对象与范围。 标志:1750年德国鲍姆·嘉通《美学》一书出版,他被称为“美学之父”。 定义:美学是研究感觉、情感的学问。Aesthetics意即“感觉学”。“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这就是美。与此相反的就是感性认识的不完善,这就是丑。” 定位:知——理智——真——逻辑学 意——意志——善——伦理学 情——情感——美——美学 评价:(1)给予美学独立的地位和存在的合理性。(2)把美学定义为感觉学,有合理一面。(3)把美学看作低级认识论,不如逻辑学和伦理学,感性低于理性。这不合理。 第二节 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美的哲学 (一)美的起源。(二)美的本质。(三)美的性质。(四)美的分类。(五)美的范畴。 二、审美心理(美感) (一)美感的产生。(二)美感的特性。(三)美感的构成。(四)重要学说。 三、艺术美学 (一)艺术哲学。(二)艺术创造问题。(三)艺术接受问题。(四)部门美学。 第三节 为什么学习美学 一、广义角度 (一)培养审美的人生态度 1.技术(工具)时代:功利性与目的性。 (1)人被欲望牵制。(2)人被技术奴役。 2.审美态度: (1)超功利与非目的性。(2)自由性、独立性、个体性。 (二)训练感性的审美心理 1.理性时代:直线思维与分割思维。 (1)直线思维将复杂、丰富的联系简单化。 (2)分割思维将统一、贯穿的整体割裂。 2.审美意识:环道思维;统一思维。 二、狭义角度

文档评论(0)

镜花水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