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矿业集团黄陵煤矿井田开采设计》》-毕业论文.doc

《黄陵矿业集团黄陵煤矿井田开采设计》》-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黄陵矿业集团黄陵煤矿井田开采设计 井田地质概况 1.1井田位置及交通 1.2地层及地质构造 1.3煤层与煤质 1.4开采技术条件 1.4.1煤层顶底板条件 1.4.2水文地质条件 1.4.3煤矿瓦斯等级,煤层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发火性 第二章 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2.1矿井储量 2.2矿井生产能力确定 2.2.1矿井生产能力确定 2.2.2矿井服务年限计算 第三章 井田开拓 3.1井筒形式、数目及位置的确定 3.1.1井筒形式的确定 3.1.2井筒数目的确定 3.1.3井筒位置的确定 3.2开采水平的划分及位置 3.2.1井田内划分及开采顺序 3.2.2开采水平的划分及水平标高确定 3.2.3阶段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的布置 3.3井底车场 3.3.1井底车场形式选择及硐室布置 3.3.2井底车场线路设计 3.4方案比较、确定开拓系统 第四章 采煤方法 4.1采区概况 4.2采煤方法确定 4.3采(盘)区的划分 4.4采取巷道布置 4.5采煤工艺设计 4.6工作面劳动组织 第五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 5.1矿井安全 5.2确定矿井通风方式、划分矿井通风阶段 5.3矿井需风量计算与确定及风量分配 5.4矿井通风容易与困难时期的通风阻力计算 5.5矿井风等积孔计算 5.6矿井安全 5.6.1预防瓦斯措施 5.6.2矿井火灾预防措施 5.6.3矿井防治水措施 5.6.4矿井防尘措施 第一章井田地质概况 1.1井田位置及交通 黄陵矿业公司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所属的大型现代化核心企业,位于延安市黄陵县店头镇,素以 “ 红色革命圣地、轩辕黄帝故里 ” 闻名于世的延安市黄陵县境内。南距省会西安 192 公里,北距圣地延安 170 公里。省道黄(黄陵)畛(上畛子)公路穿越矿区,直达甘肃境内,向东 28 公里与 201 国道及包(包头)茂(茂名)高速公路衔接,西(西安)延(延安)铁路从矿区东部通过,矿区铁路专用线在秦家川车站与西延铁路接轨。 1.2地层及地质构造 黄陵煤田位于延安黄陵店头镇,在大地构造上位于中朝地台燕山沉降带的东南侧。黄陵煤田在地质力学体系上处于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新华夏系构造带和祁吕~贺兰山山字形的三个巨型构造体系的交汇部位。开平煤田受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影响,以一系列NNE向的褶曲及逆断层组成,北部受纬向构造的影响逐渐向南弯转成走向近东西向。煤系地层由石炭系中统唐山组,上统开平组、赵各庄组及下二叠系大苗庄组、唐家庄组等组成。岩性以砂岩、泥岩为主,基底地层为中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灰岩,分布于煤田周边地带,与煤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见井田地质特征表1-1。煤田向南倾伏,其南部界限可能跨过宝坻~奔城大断层伸入另一个二级构造单元--华北断陷。经钻口和电测曲线对比推断,本区主要断层共有2条,分别为F1 和F2。区内尚未发现有大面积岩浆活动,所见分布于煤田西侧和南侧,区内未发现区域变质或侵入变质现象。 1.3煤层与煤质 煤层走向主体为东西走向,整体近似于长方形,煤层赋存比较稳定,全区发育,平均倾角为14°左右,可采煤层间距见表1-2。 煤层间距见表 煤层 平均厚度(m) 煤层间距(m) 9 4 15 12-2 3 煤层赋存状态十煤组共分9、12-2分层。全区发育。见煤层柱状图。 综合柱状图 本区煤层中夹石在井田中部最薄,往南北两翼逐渐变厚,沿倾向方向变化小,沿走向方向向南北变化稍大,本组地层一般厚度72.60m,以粉砂岩为主,粘土岩含量减少,各种岩石所占的百分比为:粘土岩10.1%,粉砂岩类占52.6%,砂岩类占31.4%,石灰岩占2.9%。岩相组合上为浅海相薄层泥质碳酸盐岩和泻湖海湾相粉砂岩及砂岩沉积物的交替沉积。 容重 最小 最大 平均 t/m3 1.19 1.46 1.30 本组内赋存三层石灰岩,由下而上命名为K4、K5、K6,其中K5石灰岩为深灰色泥质生物碎屑岩,时而接近钙质粘土岩。特点是含灰白色的动物介壳,富集成层,与深灰色泥质灰岩交替成细带状,形成明显的水平层理和水平波状层理,极易区别于其它石灰岩。厚度薄但比较稳定。本组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出现了含煤沉积,是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序列。 井田内各煤层的伪顶多为薄层泥岩,直接顶一般为粘土岩或粉砂岩,底板多为粉砂岩次之。区内虽然岩性变化大,但有一定规律,即由东往西,由下向上岩性逐渐由细变粗,北部和中部较稳定,各类砂岩层理不甚发育,破碎易风化,具有较强的膨胀性,遇水后即软化,断裂带附近层间滑动发育,其内的巷道围岩不稳定,易冒落变形,位于煤层间的巷道有不同程度的移动和破坏。 1.4开采技术条件 1.4.1煤层顶底板条件 设计煤层为3煤层,顶

文档评论(0)

咪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