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珍禽湿地生适宜性分析与功能区划.docVIP

盐城珍禽湿地生适宜性分析与功能区划.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盐城珍禽湿地生适宜性分析与功能区划

盐城珍禽湿地生态适宜性分析与功能区划-园林 盐城珍禽湿地生态适宜性分析与功能区划 doi:10.13360/j.issn.1000-8101.2015.04.036中图分类号:S718.5 汪辉,梁会民,徐银龙,杨云峰,欧阳秋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 210037) 摘要:以江苏盐城湿地保护区为对象,探讨了该试验地的土地类型,并以ARCGIS为技术支撑,选取土地利用现状、植物盖度、土壤环境、生物量、水质状况、水源补给保证、生物多样性、湿地受威胁状况和湿地每年增长退化率9个生态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加权叠加定量对研究区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湿地类型适宜区占20.28%,较适宜区占16.01%,基本适宜区占20.62%,较不适宜区占到32.94%,不适宜区占到10.15%。在生态适宜度研究结果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功能区:北部湿地恢复与重建区、中部引水补湿区、南部退渔还湿区、西部科普科研基地和边缘的互花米草区。 关键词 :湿地景观;地理信息系统;规划研究;空间分析;盐城 收稿日期:2014-09-26 修回日期:2014-10-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作者简介:汪辉(1973-),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园林设计与理论研究工作。Email:nfu[emailprotected] 对湿地的过度开发而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如何科学合理地保护与利用湿地成为湿地建设最主要的问题[1]。本研究根据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在详细分析盐城珍禽湿地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选取了影响盐城珍禽湿地生态适宜性的生态因子,运用层析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湿地提出合理化利用的功能区划建议,希望能对今后的湿地合理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1盐城珍禽湿地概况 盐城珍禽湿地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20°32′89.4″~120°29′76.6″,北纬33°30.552′~33°37′79″。东西长5 km,南北长158 km,面积为4 035 hm2。气候属于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38 ℃,年均降水量1 023.8 mm,降雨量在夏季较多,年均日照2 100~2 400 h。主要受到的自然灾害来自于台风、暴雨、雾、寒潮和龙卷风[1]。研究区土壤类型较为单一,潮间带的土壤为滨海盐土,分为潮滩盐土、草甸盐滨海盐土和沼泽滨海盐土3个亚类[2]。地貌类型为粉砂滩泥质地貌,目前受台风和暴潮的影响,海滩的下蚀仍在继续。 研究区现状主要为滩涂湿地、互花米草入侵滩涂、旱化滩涂和鱼塘。区内现在芦苇地较多,有少量的建筑,互花米草区米草入侵现象较为严重,旱化滩涂生态系统逐渐退化,鱼塘水质污染较大。区内野生动物众多,特别是珍稀水禽的栖息、繁殖、迁徙、越冬集聚之地。植物以芦苇为优势种。合适的气候及独特的海岸带位置使它成为国际上重要的湿地,特别是一些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研究区内居民以种植业、晒盐和海洋捕捞作为主要生产方式。在研究区周边围垦滩地开发利用。主要发展粮食种植、棉花种植、林业、畜牧业、鱼类养殖、芦苇生产、对虾养殖等养殖业[3]。区内资源丰富,生产芦苇和水产品数量可观。 2数据的获取和研究方法 数据的获取有空间数据获取和属性数据获取,本研究采用的空间和属性主要通过对该湿地野外调研、遥感图像、统计数据、历史资料4种途径获取[4-6]。在研究中,将各种数据进行几何精度校正,并矢量化地形图、遥感图(图1)等,选取生态因子并对各生态因子加权赋值,形成各单因子评价图,并对评价因子进行叠加,从而得到研究区综合适宜性分析图。 2.1生态因子的选择及分级标准 研究根据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相关理论,在项目的相关资料收集好后,对资料中调查的生态因子进行筛选。邓毅[4]认为从生态规划的实践来看,用于直接叠加计算时所选用的影响因子在5~9个之间,因为此时便于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系数。此例主要从湿地的生态适宜性方面来考虑,结合研究的重点和客观条件,因此选择自然生态环境和人为干扰方面的指标来分析。 在自然生态环境的指标方面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植被、野生动物、土壤等方面指标。为了遵循评价因子的可计量、主导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在对场地进行详细调研时发现:研究区为平原地貌,地面高程多在2~4 m,选取地形作为评价因子意义不大,而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天然湿地、人工鱼塘及一些辅助建筑物,人工的干扰对湿地生态影响较大,故选取土地利用现状作为研究因子;研究区是盐城国家珍禽保护区一部分,有多种珍稀鸟类物种

文档评论(0)

pen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会计从业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2日上传了会计从业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