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方言对客家方言区学生英语语音习得中的负迁移现象及对策.DOC

客家方言对客家方言区学生英语语音习得中的负迁移现象及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客家方言对客家方言区学生英语语音习得中的负迁移现象及对策

PAGE 客家方言区学生英语语音习得中的负迁移现象及对策——以赣州市为例 PAGE PAGE 1 客家方言区学生在英语语音习得中的负迁移现象及对策 —— 以赣州市为例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池江中学 彭文涛 摘要:二语习得中,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文化容易迁移到二语和二语文化中,产生负迁移。赣州客家方言有其自身的语音特点,对赣州客家方言区学生在英语语音系统学习中有负迁移作用。因此,本文从语言迁移理论入手,着重从在音段层次和超音段层次等方面的差异探讨赣州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现象,同时针对赣州客家方言区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提出的对应策略能够弱化母语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提高学习者英语语音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客家方言;英语语音;负迁移;对策 引言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而一切语言首先是以声音作为交流思想的工具。语音是语言最基本的形式, 是语言的外壳。要掌握一门语言, 首先必须学好这种语言的语音。语音是英语学习中的重点基础,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语音语调,再加上扎实的语法功底、熟练的词汇运用能力才有助于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有利于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语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对于母语发音己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根深蒂固,对其它语音系统降低了分辨的能力。如果学生在外语初学阶段养成错误的发音习惯,以后纠正就较为困难。并且这将影响单词的记忆及听力、口语的发展,甚至影响日后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克服母语的干扰是许多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所研究探讨的问题之一。 客家方言是我国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客家人原是居住在中原一带的汉族,为避免战乱和灾荒,早在晋末隋唐就先后自北向南迁徙。客家先民大都在宋末明初定居于粤东一带因地处偏僻山区,与外界交往较少因此客家话保留了古音的成分。加上客家人具有强烈的客家文化意识,所以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的语言和文化习俗。在漫长的迁徙中,在与当地畲、瑶少数民族长期的杂居过程中,也吸收了赣方言、畲 语、瑶语的语言、词汇,形成了今天的客家方言。[9]由于受到乡音的影响,很多客家方言区的学生在说英语时都带有很强的口音。正因为客家方言的语音特点,客家学生在英语语音系统学习中常常存在着各种偏误。本文拟结合母语负迁移理论,分析客家学生英语语音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学生克服母语干扰,习得正确英语发音。通过对比客家方言、英语两种语言在音段层次和超音段层次等方面的差异,笔者分析、研究了客家方言地区学生在英语习得中存在的语音负迁移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客家方言地区的英语教学工作,并为其它方言区的英语语音教学提供些许借鉴。 一、客家方言述略 客家,汉民族重要分支和重要民系。客家人,是指原籍为中原或黄河流域地区的中原汉族,自东晋以来不断南迁,逐渐进入赣南、闽西、粤东等地定居,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个族群。客家方言 ,又称客家话、客家语、客语等,被学术界称为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话是汉族客家民系的母语,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是汉语七大方言分布区域仅次于官话的第二大方言[8]。在中国七大方言中,客家方言是在音段层次和超音段层次等方面的差异唯一以民系来命名的,其他方言都与通行地域有关。客家方言最主要的区域是赣南、闽西和粤东、粤中,这一带也是客家人的大本营。另外,赣中山区、赣西、粤北、广西、四川、湖南、海南、香港、台湾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有不少讲客家话的,使用人口约有8000万。客家方言主要可以分为南片和北片,南片为粤东、粤中,北片为赣南、闽西。南片内部较一致,不同县市可以用方言自由交流。北片内部分歧较大,分为赣南和闽西两个小片。赣南又可分为两大片区:中心片,包括赣县、南康、大余、于都、兴国南部、信丰北部、上犹和崇义两县东南部,说本地话;环行片,其内部又分作三个小层次:宁石片(宁都、石城,说宁石话)、散形片(定南、龙南、寻乌、会昌东南部、瑞金东部、上犹和崇义两县西北部,说客籍话)、交叉片(信丰南部、安远、会昌西北部、瑞金西部、兴国中北部)[4]。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省南部,俗称赣南 ,全市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占江西总面积的23.6%,为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2]。在客家人迁入之前,赣州除有少量当地土著居住外,大部分是一片尚未开发的蛮荒之地。但在经历了中原汉民向南方的五次大迁徙以后,赣州成了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目前全市18个县(市、区),除章贡区和信丰县的嘉定镇以及其他几个居民点外,其余均属客家方言区,客家人达87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5%以上。赣州市是客家人的最大聚居地。赣南客家话隶属于汉语南方方言体系,被称为客家话的代表语之一[3]。 二、迁移理论 语言的迁移在二语学习中的迁移是一种普遍的现象[5]。1994年,埃利斯(Rod Ellis)[1]在他的《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