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阳学院毕业论文
PAGE 1
精品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论新农村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以淑里村为例
专 业: 基础教育
毕业论文主要内容
本文结合贵州省省情重点对淑里村在2010年新农村建设方面所存在困难进行思考与探析,同时,对淑里村近年来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困境原因进行分析概括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探讨构建小城镇建设的意义。
以下是论文的主要框架结构:
一、引言
(一)研究的缘起、意义
(二)概念界定
1.新农村
2.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二、淑里村十年发展轨迹剖析
(一)淑里村情
(二)淑里村十年发展轨迹
1、经济发展轨迹
2、环境面貌发展轨迹
3、人均受教育程度发展轨迹
三、淑里村新农村建设的困境
(一)人多地少,农业布局不合理,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投入资金不足,重视不够
(三)农民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人才资源紧缺
(四)缺少二、三产业带动,村民矛盾频繁,保障制度不完善
四、淑里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对策
(一)调整农业布局,加大宣传广度,更换劳动生产基础设备
(二)改革投资体制,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三)深化制度管理,完善队伍建设,强义务教育人才培养力度
(四)突出重点产业,发挥法院巡回站职能,杜绝徇私不良行为
五、构建小城镇建设的意义
(一)推动农村企业集聚主导,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二)缓解农村人多地少矛盾,促进城镇和谐发展
(三)刺激农村消费投资需求,保持经济稳步发展
(四)加强农村社会文明进步,提升村民见识水平
(五)转变农村传统生育观念,确保人口有序增长
六、结束语
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一)毕业论文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份量适中(字数一般应为5000—7000字)。
(二)毕业论文的正文内容文题相符,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合乎逻辑;概念准确,语言流畅;论点鲜明,论据充分。
(三)毕业论文应当反映出学生查阅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外语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
(四)毕业论文书写格式规范,符合《贵阳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
(五)要遵守科研道德规范,不得抄袭;若发现抄袭之作,毕业论文按作弊处理。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1]彭 HYPERLINK /Search.aspx?q=author:%60%23%e5%bd%ad%e5%a9%a7%60%24 婧,张遵东.贵州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0年.第02期
论贵州喀斯特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J].《贵州环保科技》.2000年.第01期
邱云美.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研究[J].《农业经济》.2005年.第12期
佶.《新农村》[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6.1.第5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J].《今日海南》.2006年第01期
HYPERLINK /Article/%09%09%09%09%09%09%09%09%09%09http://Search.aspx?q=author:%E6%9D%8E%E6%99%B6%E4%BE%A0 \t _blank 李晶侠.对我国农民增收问题的探讨——访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J].《经济纵横》.2004年第04期
『新农村运动』缺乏现实基础--与林毅夫先生商榷[J].《决策咨询》.2001年第08期
? HYPERLINK /Article/%09%09%09%09%09%09%09%09%09%09http://Search.aspx?q=author:%E9%9B%B7%E5%AF%B0 \t _blank 雷寰. HYPERLINK /Article/%09%09%09%09%09%09%09%09%09%09http://Search.aspx?q=author:%E5%A8%84%E6%AF%85%E7%BF%94 \t _blank 娄毅翔.坚持“多予少取放活” 促进农民增收[J].《前线》.2008年第10期
{英} 汤姆?博托莫尔等编著《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S].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年7月.第18页
崔越.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的现实启示[D].经济与发展.2009年第2期
[N].南方周末.2010年8月15日出版
赵辉.中国“红蒜之乡、锌硒米之乡”——麻江县[N].黔东南日报.2007年10月15日出版
摘 要
中央审时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