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拟题-国教辅导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拟题-国教辅导团

PAGE PAGE 8 102年度國小數學領域輔導團行動研究 從四年級整數四則運算擬題看學生四則運算概念發展 鳳凰國小 毛炳楠 前言 數學教學,基本上是一種將數學轉換成兒童可以接受的形式及提供經驗,給予兒童去發現數學關係、數學意義,以及提供兒童培養數學思考及解答的能力過程(Baroody,2000,頁55)。 本研究中所提的擬題就是讓學生自己想出數學題目,學生必須用自己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將情境、人物、事件、數字、圖形等建立關係並加以組織,以擬出一個數學題目 (梁淑坤,1994)。Sliver (1994)說過在,擬題就像一扇窗,透過這扇窗,你可以看到學生的數學思考,同時也像是一面鏡子,從裡面可以看到學生數學經驗的反思。學生在思考題目的同時,他必須關注數字、運算符號及文字組織,在兼顧情境的合理性、數學的運算規則中,不斷反覆思索以達成擬題的目標。研究者在教學中發現,四則混合運算規則是學生較易混淆且不易學習的單元,為使學生能在不使用機械記憶的情形下建立正確四則運算概念,擬題是相當有效的策略,因此在教學中設計相關擬題題目,以探究擬題對學生學習之影響。 壹、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動態模式,過程中不斷就學生擬題表現持續設計類似題目,並就學生所做的擬題題目進行全班共同討論,擬題範圍以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二步驟題目為主。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南投縣一般地區,全校六個班級共72人學校,四年級學生有12人,男生6人,女生6人。學生家長多數務農,對學生學習參與程度不高,班級中有二位學生目前正服用ADHD的藥物,四位外籍配偶子女、六位單親學童,該班有四位學生長期不寫作業,但對表演極為熱衷且熱心參與全校公共服務;研究者接任該班級導師約廿週,數學課授課方式以發展解題能力教學模式為主,授課時要求學生自行解題,布題均以文字題為主,該班學生已相當習慣利用畫圖自行解題。 二、研究步驟 本班教學以康軒版本四年級教材為主教材,教學上游研究者先行統整教材,將整數乘法、除法、四則運算三個單元融合進行教學,教學順序上先不用課本,由研究者就乘、除混合方式進行文字題布題,再要求學生以畫圖完成解題,逐步引入算式記錄,在學生能順利以算式記錄完成乘、除法解題後,開始嘗試整數四則混合題目,並回到以畫圖方式進行解題,逐步引入1.從左而右運算、2.括號先算、3.先乘、除後加、減的數則。在運算規則引入後,開始發現學生有不易了解且容易混淆的狀況出現,研究者開始設計相關題目,引導學生進行擬題設計。 貳、研擬教學策略 一、布題內容 題目設計以加、減、乘、除四個部分設計1.連加、2.連減、3.加減混合(先加後減、先減後加)、4.連乘、5.連除(有括號、無括號)、6.乘除混合(先除後乘、先乘後除)、7.加減與乘法混合、8.加減與除法混合等不同類型題目。 二、實施步驟 步驟上以先列出算式布題,讓學生嘗試擬題再進行全班共同討論,討論時盡量挑選出各種不同擬題類型,讓學生就該題擬題題目進行解題,以對照教師布題所列算式與各擬題題目解題列式之間的差異。教學後則發給學習單,讓學生就學習單進行自主練習,隔天收回學習單進行檢視。學習單註明請家長或安親班老師不要指導,但本班參與安親班學生只有四位,且無有家長會指導學生作業者,因此學習單之內容多為學生獨力完成。 參、結果分析與歸納 從學生作答回收情況分析,連加與加減混合型題目錯誤率極低,連除型題目錯誤率最高,以下就各類型錯誤加以分析: 一、連減 連減型題目之錯誤多出現在未建立「括號先算」的概念,將A-(B-C)、A-B-C、A-(B+C)這三種類型混淆,少數學生在數字出現順序上進行調整,但容易造成關係錯亂,同時也出現誤將減法當除法關係布題。 二、連乘 連乘的題目學生容易出現「單位」錯亂,通常第二步驟乘時已經無法清楚掌握單位為何,造成題目最後結果和所擬題意不符,此外,學生易出現「倍」的用語,經引導討論發現,學生使用倍是因為無法掌握單位量之間的關係,純粹因為乘法符號而使用倍的語言,因此出現年齡的倍數問題。 三、連除 連除型問題是學生錯誤率最高的擬題類型,連除型問題分成有括號及無括號兩種,學生除了容易將這兩種類型混淆外,最大的問題是兩階單位的處理上無法清楚掌握所運算的單位為何,另外,第一步驟除完後會以「將剩下的再平分」的減法觀念混淆除法問題加以處理,同時也有將A÷(B÷C)中的B、C兩量同時並置處理,也就是將A平分成B和C。 四、乘除混合 乘除混合型題目分成有括號及無括號兩種類型,其錯誤仍以未清楚掌握單位為主,其次是誤將乘法部分視為兩量合,例如A×B÷C,許多學生會將A×B視為A和A×B的合,或將A÷B×C中的C誤認為是加上,造成題意的錯誤。 五、加減與乘法混合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