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折半信度-长庚科技大学网路学习平台e-campus
再測信度 (test-retest reliability) 讓同一組受測者,在前後兩個時間內測驗兩次,以其兩次測驗的結果求其相關係數,而此係數稱為再測信度 。 在類似情況下,重複應用在相同個案身上應得同樣的結果。 使用皮爾森氏積差(Pearson’s γ),達0.7以上較佳。 兩次測量之間應相隔多久的時間? T.H. Hsu * 平行量表(Parallel Form) 做法是為一個測量工具設計兩種不同的備選版本 (用字遣詞要不一樣)。 複本技術在社會調查研究中是一種相當常用的策略。 複本檢驗技術在評估單項內容的測量工具時是很容易操作的。 適用於「聰明」的受試者。 T.H. Hsu * 信度─內在一致性/同質性 指一個測量工具只測一個概念或現象 測量方法包括: 單題-總量表相關(Item-Total Correlation) 低於0.8可考慮刪除該題,以免影響量表同質性 折半信度(Split-half reliability) 將量表題目分成二半比較,此兩部分內容應該一樣或極為相似 K-R20係數(Kuder-Richardson Coefficient) 應用於二元化式回答的量表,大於0.8是為良好 Cronbach’s Alpha值 計算每一題相關係數,最常被使用 一般而言,大於0.8才算有良好信度 題數越多,Cronbach’s Alpha值越高,不一定代表有良好信度 * T.H. Hsu 折半信度(split-half method) 折半信度是將受測題目分成兩半,然後再以前半段之題目與後半段之題目做相關,若相關程度很高就代表折半信度很高。 目的是檢測所有組成某個複合測量工具的項目測量的是否始終是同一個現象。 就測量工具這個問題而言,並不一定非得一切從零開始不可。在圖書館和網路上,有很多現成的資源可以利用。 仔細地研究相關文獻資料也是獲取現成測量工具的重要途徑。假如現成測量工具的效度和信度已經得到論證,那麼就應該在介紹研究方法時明確地說明這一點。 * T.H. Hsu 庫李信度(Kuder-Richardson reliability) 目的在於分析問項間的一致性。在估計信度上,最常用的是庫李二十號公式: K:表示整份測驗的題數 Σ pq:表整個測驗中每題答對與答錯百分比乘積之總合 S2 :表示測驗總分的變異量 * T.H. Hsu Cronbach’s Alpha值 L. J. Cronbach另創?係數,其公式如下: 其中, :為估計的信度 :測驗的總題數 :測驗的總變異數 :題目與另一題目之共變數 * T.H. Hsu 信度─一致性(equivalence) 不同觀察者或施測者,在同ㄧ時間使用同ㄧ種測量工具的一致程度 測量者間的信度(inter-rater reliability) 非用於自填式量表 多個觀察者對於同ㄧ個案或在同一時段進行觀察,然後透過系統性的紀錄而完成量表 複本信度(Alternate Form) 使用方法與平行量表類似 * T.H. Hsu 複本信度(equivalent-forms method) 假如研究者只有一次和研究對象接觸的機會,可考慮使用複本〔multiple-forms,又稱備擇版本(alternate-forms)〕來測量信度。 為了讓不同程度的受測者能夠明確瞭解問卷題目的意思,有時候同一個測驗中有甲、乙卷兩種以上的複本,由一組受試者先用甲卷進行測試,同組人或另外一個人再用乙卷進行測試,用這兩種測驗的結果求其相關係數即為複本信度。 T.H. Hsu * 雜訊與偏誤 T.H. Hsu * * 雜訊(noise) 是測量誤差的一種常見表現形式。 指的是測量過程中出現的無固定模式誤差(non-patterned error)。 所謂無固定模式,指的是測量過程中出現的誤差沒有一個固定的方向。 有時誤差的產生是因為測量高估了實際情況;同樣,低估實際情況也會造成誤差。 偏誤(bias) 具有固定模式的誤差。 即使多次的測量,偏誤也不會自行消失(而雜訊會自動消失)。 雜訊與偏誤 T.H. Hsu * 研究對象: 例如研究對象精神疲憊、馬虎大意或者年幼無知。 設計不當的測量工具: 例如過於複雜,設計不合理,或是指導說明不明確。 研究者自己: 主要來自於研究人員的期望。 雜訊和偏誤的來源 T.H. Hsu * 當遇到模棱兩可的結果時,研究者會傾向於根據自己對研究結論的期望來解釋實際得到的結果。 研究人員可能在不經意間(通過點頭或語調變化)把自己對結果的期望透露給研究對象,而研究對象也許就會按照研究人員的期望回答問題。 為了防止出現此類偏誤,一些研究專案選擇在「隱蔽的」(blind)條件下進行,即故意對執行研究過程的工作人員隱瞞研究目的。 我們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