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之别与性情之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质之别与性情之辨

DOI:10.13743/j.cnki.issn.1009-8135.2002.01.010 艺 术 研 究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ONGQING THREE-GORGES UNIVERSITY 2002 年第1 期 第18 卷——No. 1. 2002 Vol.18. 气质之别与性情之辨 ——祝允明、文徵明比较 马 炜 (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重庆 400715) 摘 要:同为明代中期吴门书派重要代表的两位书家祝允明、文徵明,其各自师法古人、 风格内涵以及气质性情却有着重要区别。一者“见过于师”,一者“随人脚踵”,致使其书风一 离奇,一温雅。从其书外之诗的比较上,亦存在性情之辨。这对书坛后学应是一个不小的启示。 关键词:祝允明;文徵明;师古;气质性情 中图分类号:J292.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02)01-0047-004 评价祝允明、文徵明是后世论者经常喜欢作的事情,不仅是因为明初以来书坛的沉寂萎靡被这两位 吴门书家的领袖人物所中止,更深层次可能蕴含着这种比较会带来对如何师法古人、继承传统,如何成 就自家面貌、提炼自家风格及其与气质性情关系的诸多启示。所以本文在此无意过多着笔于祝、文两家 的高下之分,而把关注重点放在两家对于后学者的启示上。 一、“见过于师”与“随人脚踵” 幼时的成才环境对一个人日后的发展至关要紧。祝允明生来聪慧机敏、气骨不凡,而且从小即受其 外祖父徐有贞、祖父祝颢的教诲,应该说他的条件相当幸运。晚年的祝允明时不时回忆起童年的美好, 心中总是以自己幼时的境遇而自豪:“外祖武功公为此游此词时,允明以垂髫在侧,于斯仅五十年矣。当 时缙绅之盛、合并之契、谈论之雅、游衍之适,五十年中,予所接遇皆不复有相似者,真可浩叹。独此 [1] 词士口盛传,风趣常新又可喜耳。” 王世贞《艺苑卮言吴中往哲像赞》评曰:“有贞于书少所不窥,能 [2] 诗歌、善行草,得长沙、素师、米襄阳风。……武功真书法欧阳率更,而加以飘动,微失之弱。” 作为 外祖父的徐有贞,自己“剑客醉舞”,给予祝允明的“先人之教”却是“绝其令学近时人书,目所接皆晋 [3] 唐帖也。” 从一开始便使之不染时人风尚、取法乎上,这对于日后的希哲之所以能以览众山之小的心态 去对付宋元先辈的传统资源意义甚大。故此,允明中年以前,取法对象集中在魏晋钟、王,兼及唐代欧、 [4] 颜诸家,传之于世的行草书作品极少。而且从他岳父李应祯下的评语“祝婿书笔严整,而少姿态” 中也 不难推断其青少年时期的书法风格。把早岁的学书作为基础训练、以求打下坚实的传统基础,祝允明这 [5] 一时期的风格自然无法“本真”地呈现出来;但日后“不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