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实用上课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实用上课2.ppt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铁板铜琶继东坡 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 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 “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 (1)辛弃疾字 ,号 ,山东济南人, 时期爱国词人,其词抒写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与 共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幼安 稼轩 南宋 苏轼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做官,但心怀宋室。辛弃疾21岁时,聚集人马抗击金人,随后率众投奔南宋。他一再上书,主张抗金收复中原,但是一直不受重用,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他内心压抑,充满愤懑和不平。不论出仕还是赋闲,他都没有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主张,但他始终没有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至到67岁抑郁而终。他的词作大都表现了御敌抗金复国的爱国思想和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 文武双全辛弃疾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21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写作背景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1.直译上片。 2.思考: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写词人远望登高之所见:遥看辽阔无边的楚天之下,千里弥漫清爽秋气,横无际涯的秋色,浩浩荡荡的滚滚长江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际 。 哪些意象?有哪些特点? “清”蕴含了词人满怀的凄苦清冷之情,水天无际寄寓了词人无尽的愁苦。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此三句写什么?诗人的情感如何?为何如此呢? 遥望远山:举目远望远处的山岭,如玉做的簪子,如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向人们呈现着愁恨。 “玉簪螺髻”比喻山峰,符合远望的特点,也写出了山的秀丽。 作者将自己的愁苦移情及物于远山。 诗人见如此秀美的远山,又是秋高气爽之时,为何诗人说远山在“献愁供恨”?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那么词人的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 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报国无门。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远山之献供,抒发内心负担。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深意? ★ 这三句,虽是写景,但无一不是喻情。 游子指辛弃疾自己。“游子”有双重含义:一是表明自己是“归正人”,所以得不到朝廷信任,有志难酬;二是表明自己的故乡在北方,长期寓居南方,有家难归。 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 “落日”比喻南宋王朝衰颓的国势; “断鸿”(离群的孤雁),词人借此自喻,表现自己身世飘零、壮志难酬的悲凉。 “落日”“断鸿”“游子”共同构成萧瑟、苍凉、凄清的画面,渲染了凄清萧瑟的氛围。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托词人虽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无用武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