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乐义考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孟子乐义考察

第三章 《孟子》樂義考察 孟子在音樂方面的造詣究竟如何?這個問題,今從《孟子》文本中找不到具 120 體線索。但作為孔子思想的後繼 ,對於儒家所重視的禮樂之教、《論語》「成於 樂」的意涵,自應有相應的體會與理解。若從樂義層面而觀,則確實在《孟子》 中有所述及。整部《孟子》討論樂義之處,以〈梁惠王‧下〉首段章句最顯直截 扼要。我們從此章之分析出發,展開有關孟子言樂及心性問題的討論。 第一節 「與民同樂」之旨 先引錄原文於下,再行申論。 莊暴見孟子,曰:「暴見於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曰:「好 樂何如?」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他日,見於王, 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 也,直好世俗之樂耳。」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由古 之樂也。」曰:「可得聞與?」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曰:「不 若與人。」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曰:「不若與眾。」臣請 為王言樂。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鍾鼓之聲,管籥之音,舉疾首蹙頞而 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 離散。」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疾首蹙頞而 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 離散。」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鍾鼓之聲,管 籥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 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 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今王 120 《孟子‧公孫丑上》:「乃所願,則學孔子也。」【漢】趙歧注、【宋】孫奭疏:《十三經注疏‧ 孟子注疏》(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1年),頁133。 42 與百姓同樂,則王矣。121 此段文字表面而觀,似淺顯易懂。如一言以蔽之,則謂孟子之政治理想,在 「與民同樂」。然而「與民同樂」究竟如何解釋?此間有深意。至低限度,我們 要問:何以徑就「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而可不問今樂、古樂之別? 又,何以「與人樂樂」、「與眾樂樂」、「與民同樂」可作為「今之樂由古之樂」的 理由說明?以下,讓我們重新閱讀。 一、 提問的深度 首先,莊暴對於齊王告以好樂一事,一時未能應對,而求教於孟子。這應出 122 自莊暴本身對於樂的無知使然;又,對齊王所好之樂是否得正心存疑慮 。故「好 樂何如」之問,並非表面問人喜好音樂好不好的問題,而是問:究竟對於音樂的 喜好,應該是怎樣的?換言之,是從音樂作為正確道理的學習而發問,如此始具 深意。若我們仔細推敲原文說話的語氣:「莊暴見孟子,曰:暴見於王,王語暴 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曰:好樂何如?」,在一個人的說話當中復加一「曰」 字,表示這個人說話時是有所停頓的。這樣的停頓,非單純作為語句停頓的考量 而有(作為語句說話上的停頓需要,句讀即可),而有更進一步、鄭重其事的意思。 這表明了莊暴「好樂何如」的發問,顯非表面及隨意。如果是這樣,那麼孟子的 回應:「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則應是說:先不論齊王所好之樂究竟 如何,是否得正,只要好樂之心是發自內心,非因其他目的而好,則齊國可治。 「甚」一字,強調了這好樂之心,是純粹自己而非夾雜其他目的或利益考量。換 言之,孟子的回應,並非就區別正道之音樂與非正道之音樂來說,而是直下從人 好樂之心之純粹自己,當下對之肯定。幾乎同樣的回答,在後來孟子與齊王的對 話中又出現了一次:「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由古之樂也。」。從「今 之樂由古之樂也」,便印證了我們之前的推斷應無錯誤。現就齊王與孟子的對話 進行分析,從而指出孟子的回應:「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得以成立的 121 【漢】趙歧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