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滦矿务局吕家坨矿 180万吨新矿井设计.doc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滦矿务局吕家坨矿 180万吨新矿井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套图纸加153893706 第 PAGE 119 页 共 134 页 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1井田概况 1.1.1交通位置 该矿井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境内,西距唐山18km,北距古冶9km,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4',北纬39°40';北与林西矿井为邻,东与范各庄矿井为邻,南与钱家营矿井为邻;详见 REF _Ref262054010 \* MERGEFORMAT 图 1 图 SEQ 图 \* ARABIC 1 1.1.2水陆交通状况 井田北通205、102国道及津唐、京沈高速公路,南通京唐港高速公路。东有秦皇岛港,西有天津港,南有京唐港。地面铁路有古吕范铁路专用线在京山铁路古冶站接轨,铁路、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1.1.3地形地势 本井田属于第四纪冲积平原地形,地面标高介于+22~+31m之间。地形总趋势北高南低,沙河由井田东部自东北流向西南。沙河属季节性河流,旱季有时断流,雨季流量较大,最高洪水位+30m。境内有村庄18个。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和水稻。 1.1.4气象情况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每年七、八、九月为雨季,雨量占全年的76%,年平均降雨量645mm,降雪期由十一月到次年三月,月降雪平均厚度30~40mm,最大163mm。风向多东风,冬季略偏北,最大风速25m/s。平均气温11.6℃,最低气温-21℃,最高气温39.6℃。平均降雨量为614.7mm,最大降雨量为1007.7mm,年平均蒸发量1321.1mm,平均湿度34.8%。冻结期由十一月中旬到次年三月下旬,土壤冻结深度0.5~0.7m。积雪最大厚度190mm,最小厚度40mm。年最大风速为 1.1.5地震 自十五世纪有记载以来,唐山~滦县一带共发生有感地震100余次,震级大于4.7级的10次,其中6级以上2次。1976年发生7.8级大地震后,国家地震局测定本矿区地震烈度为八度。 1.1.6矿区工农业及原料供应 矿区煤炭、钢铁、水泥、陶瓷等工业非常发达,轻工业也比较发达;农业主要以小麦、玉米、高梁及棉花等农作物为主,发展情况良好。矿井建设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如钢材、木材、水泥、砂石等都可以在当地得到解决。矿井水资源丰富,能保证生产及生活用水,水源可靠。矿井电源电源可靠。矿井工业场地建有110kV变电站,双回路运行。 1.2井田地质特征 1.2.1矿区范围内主要地质构造 吕家坨矿位于开平向斜东南翼中段,井田主体构造为吕家坨背斜。吕家坨背斜轴近东西,向西倾伏,深部逐渐开阔,形成一扇面形状,北翼与黑鸭子向斜南翼相邻,南部与南阳庄-岭上背斜相接,地层倾角浅部稍大约10~25°,深部变缓,约5°左右。井田以褶皱构造为主。井田内自北而南依次发育有黑鸭子向斜、吕家坨背斜、范各庄向斜、毕各庄向斜、南阳庄-岭上背斜、小张各庄向斜等,内有火成岩侵入,其范围主要位于吕家坨背斜轴部属成脉岩侵入体。黄斑岩呈岩墙或岩枝状,辉绿岩则以岩床状小范围侵入体,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1.2.2矿井标志层 矿井主要标志层共12层,其特征见下表。 吕家坨矿主要标志层名称、厚度及岩性特征一览 组 标志层 厚度 岩性特征 层位 古冶组 A0 2.16-7.29 5.06 紫红色,岩性致密,光滑细腻,性脆、比重较大,含菱铁质鲕粒或豆状结核。顶板为含砾粗砂岩带。 稳定,特征明显,易于对比 唐家庄组 A 0.84-20.15 8.87 上部灰色,致密、细腻、比重较大,有时含菱铁质鲕粒;下部多为灰、紫杂色,具滑感。顶、底板均为浅灰-灰白粗砂岩 层位稳定,易对比。 大苗庄组 煤6直接板 0.43-10.55 4.91 黑灰色粉砂岩为主,局部为泥岩,质均、纯净,含串珠状、薄层状菱铁质结核及黄铁矿散晶,个别孔可见含极少量细小的海百合茎及腕足类化石。 稳定。 赵各庄组 K8 0.15-11.83 3.42 黑色腐泥岩-黑灰色泥岩,局部为粉砂岩。腐泥岩与K7相比较略显粗糙,水平隐层理发育 较稳定 K7 0.10-13.07 2.51 泥岩含褐色菱铁质结核。绝大部为黑色腐泥岩,黑褐条痕,油脂光泽,贝壳断口,可见少量植物化石,局部为黑色泥岩,含少量海相动物化石。 岩性基本稳定,仅个别点被冲蚀。 开平组 K6 0.0-1.48 0.50 灰褐-深灰色砂质灰岩,质较纯,致密、坚硬,富含海百合茎化石,局部可见腕足类化石,方解石脉发育。 不稳定,常被顶部砂岩冲蚀 K5 0.00-1.33 0.44 深灰色粉砂质灰岩,致密块状、坚硬,质不纯,近似粉砂岩,富含海百合碎屑化石,底板与煤14之间有一层深灰褐泥岩 稳定,易对比 K4 0.00-2.08 0.32 灰色石灰岩,质不纯,含泥质,含腕足及海百合茎化石,常沉积缺失或相变为钙质细砂岩-粉砂岩。 不稳定。 表1-1 井田内主要标志层大部位于开采煤层段的上、下组段,位于煤层开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