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曾敏之散文的历史意蕴.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曾敏之散文的历史意蕴

( ) 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2 卷  第 1 期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Vol. 2  No. 1 ( ) 2003 年  1 月 SOCIAL SCIENCE EDITION Jan. 2003 论曾敏之散文的历史意蕴 韩会敏 (广州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91) 摘  要 : 曾敏之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资深作家。他用散文怀人叙事,既是为文 ,亦如记史 ,其中蕴含着 一种深刻的沧桑之美。在其作品中 ,令人深切地感受到数十年来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时代变迁。曾敏之有着丰 富的历史知识和古典文学知识 ,擅以史为鉴 ,生发议论 ,引人思索。这些 ,都使曾敏之的散文中呈现出鲜明的历 史内涵。 关键词 : 曾敏之;散文 ;历史意蕴 ( ) 中图分类号: I207.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671 - 394X 2003 01 - 0031 - 04     作家的文学创作与其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 史与文学研究中运用的主要治学方法。文与史 ,历 系。曾敏之是一个从 20 世纪 30 年代起便经历了 来有着深厚的渊源。曾敏之的散文 ,试图在二者之 时代的风风雨雨 ,有着极为丰富的人生阅历的香港 间寻求一种契合。这种契合 ,在其散文中体现出来 资深作家。早在 30 年代 , 他就开始了文学创作 , 的是一种由历史而生发出的深刻的内在感受 ,一种 1938 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 , 独特的文学审美体验 ,或者对于历史的深层次的感 先后任职于《柳州日报》、《文艺杂志》、《大公报》等 , 触 ,进而上升成为一种哲学的人生思考。曾敏之善 辗转活动于桂林、重庆等西南大后方 ,从事进步文 于把握时代脉搏 ,平凡之中见深刻。他以散文怀人 化活动和新闻采访写作。1960 年任职暨南大学、 叙事 ,其中贯穿以历史的演变、时空的转换以及由 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改革开放后调任香港《文汇 此引发的人物命运的巨变 ,作品往往包含着深刻的 报》副总编辑、代总编辑。不论是在腥风血雨的年 历史沧桑之感。这是曾敏之散文中所蕴含的历史 代 ,还是在祖国建设的日子里 ,他始终处于时代大 内涵的最重要体现。 潮之中 ,关注社会 ,追求光明 ,为民族的解放、祖国 日常生活中不为人们所注意的一事一物,一个 的进步振笔呐喊。在其作品中 ,我们可以深切地感 地点 ,往往成为他抒发情感的媒介 ,平凡的事物在 受到近六、七十年来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时代变 他的笔下也充满了情感色彩 ,使人从中感受到时 迁。他用散文怀人叙事 ,既是为文 ,亦如记史 ,其中 代、社会的变迁。如《桥》一文 , 由故乡的平桥,儿时 蕴含着深沉的沧桑之美。同时由于他有着极为丰 的回忆 ,写到 1978 年作者由深圳入香港经过罗湖 富的历史知识和古典文学知识 ,擅以史为鉴 ,生发 桥时的复杂心情 ,他回想十年前 ,哼着“解放区的天 议论。这些都使曾敏之的散文创作中呈现出鲜明 是明朗的天”从海外回到祖国跨过罗湖桥时的兴奋 的历史内涵。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