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表现: 斑块状:白色或灰白色 较硬均质型斑块 皱纹纸:多见于口底,舌腹,损害区高低起伏如皱纹纸,边界清楚 颗粒状:又称颗粒结节状白斑,口角区粘膜多见,损害色泽为红白相间,本型多可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 疣状:多见于牙龈,损害隆起,伴有刺状,绒毛状 溃疡状:在增厚的白色斑块上,有糜烂和溃疡 * . * . * . * . * . * . * . 4.病理特征 增生性变化:上皮增生,粒层明显,棘层增厚。 上皮异常增生:上皮细胞排列紊乱;核分裂象增加;核染色质增加,核浓染;基底细胞极性消失。 * . 轻度:累及上皮层1/3以下 中度:累及1/3~2/3 重度:累及2/3以上 ⑴ 基底细胞极性 消失紊乱 ⑵ 基底细胞增生, 复层样变 ⑶ 核浆比增加 ⑷ 钉突滴状增大 ⑸ 上皮层次紊乱 ⑹ 核分裂象增多及出 现异常核分裂象 ⑺ 上皮浅1/2出现 有丝分裂 ⑻ 细胞异型性 ⑼ 核浓染 ⑽ 核仁增大 ⑾ 细胞间粘聚力减低 ⑿ 棘层出现单个或 一群细胞角化 * . * . 癌变倾向(定期随访,行组织活检) 病理:有上皮异常增生者,程度越重越易恶变 类型:非均质型,伴有白念感染 部位:舌缘,舌腹,口底,口角 时间:病程较长者 吸烟:不吸烟患者 性别:女性,特别是不吸烟的年轻女性 面积:白斑病损面积大于200m㎡的患者 * . 5.诊断与鉴别 (1) 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病理检查 脱落细胞检查 甲苯胺蓝染色 * . 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结果 * . * . 鉴别诊断 白色角化病:除去刺激因素,病损逐渐变薄,最后可完全消退. 白色水肿:双颊黏膜呈透明苍白色,光滑的面纱样,状似手指在水中浸泡过度后的皮肤,一般不需治疗 白色海绵状斑痣:是少见的遗传性或家族性疾病 迷脂症:皮脂腺移位。 OLP:有皮肤病变。通过病理可以鉴别。 粘膜下纤维化:张口受限,吞咽困难。 梅毒粘膜斑:皮肤上有梅毒疹,梅毒血清试验阳性。 * . 鉴别诊断 * . 治疗 卫生宣教 去除刺激因素 维生素A或维A酸软膏局部涂布 维生素E 有癌变倾向者,定期严密复查,必要时应手术切除 手术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 * . 四.口腔红斑病 (癌前病变) 口腔红斑病:口腔粘膜上边缘清晰的天鹅绒样鲜红色斑块,在临床和病理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病因:不明 * . 病理 上皮不全角化或混合角化 上皮萎缩,钉突增大伸长,钉突间乳头区棘细胞萎缩变薄 乳头层接近表面,毛细血管血管扩张 * . * . 临床表现 多见于中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好发于舌缘部 临床分型:均质型\间杂型\颗粒型 * . * . * . 诊断:临床表现 病理表现 甲苯胺蓝染色 鉴别诊断:糜烂型OLP 白斑 治疗:手术,根治术。 * . 五.盘状红斑狼疮(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 DLE)(癌前状态) 1.概述 皮肤粘膜慢性结缔组织疾病 5%DLE可转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 . 2.病因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学改变 紫外线、创伤 感染因素 其他因素:药物、寒冷刺激、精神紧张等 * . 3. 病理 上皮中度过角化或不全角化 棘层萎缩变薄 基底层液化变性 固有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免疫组化:狼疮带--连续、粗细不均 * .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 第一节 口腔扁平苔藓 第二节 口腔白色角化病 第三节 口腔白斑病 第四节 口腔红斑病 第五节 盘状红斑狼疮 第六节 白色海绵状斑痣 第七节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 * . 癌前病变 Precancerous lesion 一部分细胞已经发生不典型增生 癌前状态 Precancerous condition 细胞形态正常,但是具有发生不典型增生的倾向 * . 一.口腔扁平苔藓 (oral lichen planus, OLP) (癌前状态) 1.概述 可同时累及粘膜和皮肤 患病率0.1%-4%, 女多于男,好发于中年 恶变率为0.4%-2% 慢性疾病,病程迁延反复 发病率仅次于RAU * . 2.病因:不明确,可能诱因有: (1)免疫因素 (2)精神因素:精神创伤史;精神生活空虚 (3)内分泌因素 (4)感染因素 (5)微循环障碍因素 (6)遗传因素 (7)其他因素:微量元素缺乏、糖尿病、肝炎、消化系统疾病等。 * . 3. 病理 上皮过度不全角化 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少数萎缩变薄 基底层液化变性 固有层有密集的淋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