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互文的妙用——辛弃疾《青玉案》新解
互文的妙用——辛弃疾《青玉案》新解
赵仁珪
“互文”是“互文见义”或“相互为文”的简称,是在行文上可通过上下关系相互省略,而在理解时又必须相互补充的一种修辞手法。这是中国语言独特的修辞手法,尤其常见于骄文和诗词中。这种特有的修辞方法又有各种形式。有一句之内相互见义者,如“秦时明月汉时关”,行文上它说月是秦时之月,关是汉时之关;但理解上必须解为明月和关塞,皆如秦汉之时。类似的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之类,俯拾皆是。有两句之内相互见义者,如“战城南,死郭北”。行文上只说战于城南,却死于郭北;但理解时必须解为在城南城北战斗,亦在城南城北死亡。
类似的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之类,亦难遍举。这种两句之内的互文见义,由于内涵多,容量大,往往能产生更深入、更细微的艺术效果。正如罗大经在《鹤林玉露》卷七所举之例那样:“杜少陵诗云:‘风含翠筿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上句风中有雨,下句雨中有风,谓之互体。杨诚斋诗云:‘绿光风动麦,白碎日翻池’亦然。上句风中有日,下句日中有风。”以此类推,更大跨度的互文见义当能产生更大的艺术效果,但可惜传统观点只把互文限止在两句之内,这不能不影响我们对很多诗词作品的深入鉴赏。而辛弃疾的千古名作《青玉案》最值得挖掘之处恰在这里。其词曰: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以独特的风情,高远的格调,千百年来倾倒无数读者,因而对它进行赏析的文章也一直不绝如缕。但笔者发现,这些赏析大多从最后数句的意境立论,虽发挥出不少新意,但对形成这种高远意境的结构特点却认识得不够深入。这首词从立意上看应分两大层,而其划分处却不同于音乐上的两大层之分,即上下阕之间,而是以“众里”之后为第二大层,以期达到“那人”与“众里”的强烈对比。这是辛词注重内容,敢于打破形式上的限制的优秀例证。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共十句,从音乐上分是上下阕各五句,按意义分却是上九下一,以期达到九“壮事”与一“悲声”的强烈对比。对《青玉案》结构之美认识的关键在第一大层之内。第一大层除开头三句之外又可以分为两小层,而这两小层之间正是大跨度的“互文”形式。两小层写了两种人,一是“宝马雕车香满路”,一是“蛾儿雪柳黄金缕”;又写了两种活动,前者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后者是“笑语盈盈暗香去”。
读者如稍一马虎或忽略,就会认为这两种人、两种活动都差不多,甚至进而认为作者的描写有些重复。殊不知这正是巧妙的大容量的互文手法。从行文上看,所谓“宝马雕车香满路”者,乃指大家闺秀也;“蛾儿雪柳黄金缕”者,乃指小家碧玉也;所谓“凤箫声动”云云,是写贵妇人兴高采烈之来也;“笑语盈盈暗香去”者,是写小家碧玉余兴未尽之去也。尤其是这个“去”字,更明确点出是离开,这就更含蓄地点出前面的“宝马雕车香满路”者,乃指来时。因此在两者之间才用“一夜鱼龙舞”相钩连,表明来到此地,经过一夜的嬉闹之后,方才离去。在理解时,读者必须把这两层含义互合在一起,即在元宵佳节这一天,不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兴高采烈地前来游玩,在热闹了一夜之后,才陆陆续续、余兴未尽地离去。这样才反衬出第二大层作者所要描写的心目中的情人——“那人”的形象:既不同于“众里”泛泛的大家闺秀,也不同于“众里”云云的小家碧玉;既无所谓乘兴而来,也无所谓乘兴而去。她一直是以一个清醒的旁观者站在一旁,冷眼地观看着这场人间的悲喜剧。
笔者认为只有把这一大层中互文见义的两小层理解透了,才能看出它对第二大层的反衬意义,也才能看出辛词高度的经济手法和高度的修辞技巧。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孤证或拔高,其实不然,很多大家都有此手法。如李白的《答王十二》,先说“‘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后说“鱼目亦笑‘我’”,虽然行文上分说君我,但实际上是相互见义,共说贤才志士之不遇,所以后文才有“(我)与君论心握君手”的合写。又如杜甫的《丽人行》,先泛写一般的丽人,重点在描写其体态服饰之美;然后用“就中”一转,专写扬氏姊妹的奢华与骄淫,行文虽分写两种人的两种特点,但泛写中有专指,专指中含泛写,也可视为相互为文。
透彻理解了“众里”互文见义的形象,就能更深入理解“那人”的意义。如果把“那人”理解为一个实有之人,那么在“一夜鱼龙舞”的元宵佳节,只在“灯火阑珊处”冷眼旁观的“那人”,必定是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式的清醒冷静之人,也显然是一个不满意那些在国难当头时,还一味沉浸于醉生梦死,“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人。她必定是一个高标独立、自甘寂寞,不肯、也不屑于随俗合众、趋炎附势之人。也必定是一个饱经忧患、内心有着深刻创伤的人,她不无感慨地远观着眼前的喧闹,这种举动背后的潜台词就是易安居士所深慨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