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河套物质民俗文化
浅述河套物质民俗文化
摘要:文章通过对河套地区物质民俗文化的剖析和解读,让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和了解当地民族的民俗文化以及近千年来的民族大融合对当地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继而挖掘和研究当地人民的生活精神内涵,以此提高该地区的文化影响力,亦可为打造大河套文化品牌,构建和谐河套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关键词:河套;民俗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
一、“河套”概述
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河套则地处河道较为稳定的黄河上游下段,即历史上所称的鄂尔多斯地区。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取河南地。因何北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谪戍以充之。”[1]故称“新秦中”。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将卫青北击匈奴于此,“得首虏数千,牛羊百于万。于是汉逐取河南地,筑朔方,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为固。”[2]所以汉时称之“朔方郡”。而“河套”之名始于明代。《明史》载:“大河三面环之,所谓河套也。”据清人杨江纂的《河套图考》所记:“河以套名,主形胜也,辟河以绳,所套之地是也。”
今之河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鄂尔多斯全境,巴彦淖尔市的后套及宁夏和陕北的部分地区。[3]
河套平原,引黄灌溉便利,土地肥沃,水草丰美,自古以来就是宜牧宜耕的好地方。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河套人”过着傍水而居,以猎为生的原始生活。商周之际,北方少数名族犬戎、狄等,游居河套,频繁地对黄河下游的华夏族发动掠夺战争。自战国时赵国将这里划为其九原属地后,河套地区便成了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碰撞和交融的要冲和中心。从秦皇汉武逐匈奴于漠北,王昭君和亲单于,远播中原文明;到鲜卑南下,乌恒称雄,蔡文姬曲响大漠,文书北蛮;接着又有突厥东进,郭子仪雄起朔方,平息安史之乱,党项立国,契丹建辽;再有颜真卿冤狱五原,蒙古大军横扫欧亚,回回清真贸易于西北。千百年来,多个名族走马观灯似的轮番入住这片土地,造就了其悠久而又独特的河套文化。[4]
二、河套物质民俗文化特色
河套地区自古就是多民族大融合的地区。《资治通鉴》上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敌。”中国传统文化中兼收并容与天人合一思想,为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提供了可能,而这主要体现在物质民俗方面。
三、服饰文化
蒙古族是一个以游牧为主的草原民族,他们的传统服装非常简朴,基本上一年四季都穿相同的长袍、裤、袄与靴子,这些衣服大多以皮革、毛毡制作,很少使用装饰品。蒙古族的典型服饰是便于骑射的蒙古袍,这种羊皮缝制的蒙古袍宽大保暖,非常适合寒冷的北方草原。它的另外一个功用,便是可以作为被褥在野外过夜。此外,蒙古袍宽大的围腰既能起到保暖的作用,也可以防止马背名族中常见疾病――胃下垂。[5]然而随着当地经济与生产的提高,蒙古族服饰的使用功能已逐渐消失,而审美功能日趋凸显。在传统节庆或重大舞台表演中,蒙古服饰将传统与审美相结合,不仅做工精细,质地考究,而且窄瘦紧束,艳丽华贵。
随着河套地区民族交融的日趋深化,各族之间通婚、通商等现象均已普遍存在。当地常可见到,一家人围桌而坐,却身着两种不同服饰,老年人常以传统蒙古袍着身,而年轻一代则多穿汉族流行服饰。平日,当地各族男子均以中山服、休闲服、西服着身;女子也多穿裙子、衬衫等。那些不便于生产的纷繁服饰,只有在民族传统节日或舞台上才能看到。
河套地区的服饰文化中,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当地人民淳朴、自然的民俗、民风,而且深刻诠释了其团结、奋进、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
四、饮食文化
蒙古族作为传统游牧民族,饮食结构大致可分为红食(肉食)和白食(乳食)两大类。这种饮食结构的最大特点是脂肪、蛋白质相当丰富,它不但可以提高牧民们的免疫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抗御严寒的能力。[6]
近年来,随着草原(河套牧区)生产方式的多样化,以及蒙、汉两族饮食结构上的差异日趋减小。蒙古族在其传统饮食结构中,加入了粮食体系,并且在制作方面与汉族基本相似,喜吃炒米、油茶、奶子粥、馓子等。乳食在蒙古族的饮食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乳制食品也较为繁多,一般可分为吃食和饮食。吃食主要有:黄油、白油、奶皮子、奶酪、奶豆腐等;饮食则有:奶酒、酸奶、奶茶等。肉食是蒙古族的主食,平日多吃烤肉、肉干、肉粥等。对“手扒肉”、“羊背子”、“烤全羊”等传统食物的制作和吃法都是尤为讲究。
当地汉族居民的饮食习俗与中原汉族虽无太大差异,但在其饮食文化中却融入了不少蒙族风情。汉族居民本以粮食为主辅以肉食,然而由于当地气候严寒,再加上多年来蒙族文化的影响,肉食已成为其每餐必备之物。如今,在汉族居民的餐桌上,独具蒙族风味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利用DEFORM-3D模拟镦粗锻造.doc VIP
- 08 威科夫进阶课程.pdf VIP
- CB 673-2020 出入舱口盖规范.pdf
- GA_T 1788.1-2021 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doc VIP
- 大体积混凝土监理实施细则.docx VIP
- (正式版)D-L∕T 343-2010 额定电压66kV~22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GIS终端安装规程.docx VIP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培训.ppt VIP
- GPS33E巨人通力调试说明书.pdf VIP
- 重大接待保障措施(环卫作业).doc VIP
- 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20201016014015).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