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猪高热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猪高热病

浅述猪高热病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0)06-0033-02      近几年,许多地方流行一种以体温高热、皮肤发红为特征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高致死性的生猪疾病,许多人以“猪高热病”称之,给广大养猪业者(包括养猪场和养猪散户)带来巨大损失。笔者根据几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其发病因素及治疗措施如下。      1流行情况及症状表现      疫情以气温较高的春、夏两季发生为主,不同大小猪群均可感染发病。较多出现在保育仔猪和生长育肥猪,但很多母猪和哺乳仔猪发病情况也十分严重。疫病的传播速度快,生猪发病后1~3d可波及全群,过2~10d可扩散至整个猪场或自然村。   病猪一般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0~42℃,精神不振,采食量降低,甚至不食;皮肤发红,耳边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出现紫红色的斑块和出血点;呼吸困难,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部分病猪流出稀薄清亮鼻液,咳嗽,打喷嚏;可见眼分泌物增多,出现眼结膜炎;多数病猪便秘,粪便呈干结球状;尿液浑浊,颜色黄而量少;被毛粗乱;喜伏卧,部分病猪后肢无力,病危时出现昏迷和神经症状,最后全身抽搐而死。病程长短不同,短的2~4d死亡,长的达到1周至20d甚至更长。许多母猪出现繁殖障碍,产出多数死胎、木乃伊胎和体弱仔猪,新生仔猪食欲不正常,活力减退,容易死亡;产后母猪生殖道炎症发病率明显上升;部分哺乳母猪乳房萎缩,泌乳减少;断奶后母猪难以发情或发情期很长,配种受胎率显著下降;公猪出现性欲减退、死精和无精而导致配种困难或不能配上种。      2病因分析      猪高热病发生的原因复杂,具体来说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免疫系统被抑制后,失去正常的免疫功能,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霉菌、毒素等多种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高致病性和高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直接致使发病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很多,包括有猪瘟病毒、蓝耳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链球菌、附红细胞体、弓形体、副伤寒杆菌、支原体、巴氏杆菌等。其中猪瘟病毒和蓝耳病毒起最主要作用,再与一种或两种以上病毒、病菌以及寄生虫混合及继发感染。   导致感染该病的原因很多,包括营养、应激、免疫、药物、引种和管理等方面。首先是营养方面:饲料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或搭配不当,随意加大促生长却对肝脏有损的元素的含量;喂饲发霉的饲料导致霉菌毒素在机体内蓄积造成损害;饲料中添加了大量免疫抑制性药物。第二是免疫方面:没有执行疫苗的科学免疫,使免疫之后抗体水平不够;疫苗存放、运载、使用不当致使免疫失败;疫苗免疫前后使用抗病毒、免疫抑制性药物及抗生素,对免疫应答的产生造成干扰和抑制。第三是药物方面:滥用抗生素,长期大量复合性地使用抗生素进行猪病预防,使猪机体产生耐药性,并且加重肝、肾排毒负担,损害肝脏和肾脏以及胃肠道正常功能;在治疗中用药不合理,大量使用解热镇痛药及地塞米松之类免疫抑制性药物,并随意加大或减少剂量。第四是管理方面:没有制定严谨的制度并严格执行;消毒执行不到位;忽视灭鼠、灭蚊蝇工作;气候高温高湿、饲养密度过大、混群咬斗、断奶调整不好、长途运输、疫苗接种等因素造成猪机体应激。第五是引种方面:收购猪苗和引进种猪时没有经过严格的检疫。在引进猪苗和种猪的时候,将不同地区的多种病原体带回来,埋下了疫病发生的隐患。      3预防措施      预防该病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并举,防重于治”的原则。   养殖业者应扎实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建立严格的隔离和消毒制度。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和猪舍,生产人员进出要经严格消毒。做好环境卫生清洁工作,每天及时清除猪舍粪污和各种污染物品。对饲养场、猪舍内及周边环境加强消毒,可以选用醛类、酚类等化合物带猪消毒;粪尿类等消毒可以采用5%~10%漂白粉覆盖,2%~3%烧碱喷洒;外环境消毒用2%~3%烧碱喷雾。做好环境杀虫灭鼠工作,消灭蚊蝇。   科学进行疫苗免疫是控制该病的有效措施。必须做好猪的常规免疫工作,特别是要做好猪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等疫苗接种。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在饲料中选择适当的预防用抗菌素类药物,预防猪群的细菌性感染,但要特别注意不能乱用和滥用药物。可采用黄芪多糖、板兰根等中药制品和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等西药制剂。   加强猪群饲养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暑降温和通风措施,注意圈舍通风换气,可以有效地改善生猪的饲养环境,降低生猪的热应激反应,提高免疫力。投喂的饲料要新鲜及营养全面,并适当投喂青饲料,增加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以保证充足的营养。严禁用霉变饲料和泔水喂猪。   养殖模式应尽量做到全进全出。严禁从疫区引进猪苗和种猪,从非疫区引进时要按程序进行检疫并严格隔离观察30~40d,确保所有引进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