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货膨胀的拟合-山东大学.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通货膨胀的拟合-山东大学

PAGE PAGE 20 / NUMPAGES20 《金融研究》2009年第9期 MACROBUTTON MTEditEquationSection2 SEQ MTEqn \r \h \* MERGEFORMAT SEQ MTSec \r 1 \h \* MERGEFORMAT SEQ MTChap \r 1 \h \* MERGEFORMAT 菲利普斯曲线与中国通货膨胀动态拟合 范爱军 韩青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济南 250100) 摘 要:围绕着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从未停止过,而对旨在对具体环境下的通胀行为做出有用总结的菲利普斯曲线来说重要的在于探寻导致曲线变动的深层原因何在。本文认为生产率和潜在产出的增长是解释菲利普斯曲线位移的核心变量,生产率快于名义量的调整以及潜在产出比以往更高的增长率均会形成化解通胀压力的力量。故文章对简单预期增强的菲利普斯曲线做出修正,将价格调整的生产率与名义增长缺口加入模型,所得结果较好地拟合了中国的通胀动态,凸显了修正后的菲利普斯曲线对于中国反通胀措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菲利普斯曲线; 通货膨胀; 价格调整的生产率; 名义产出缺口 JEL分类号:E24; E3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引言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7年,中国的名义GDP年均增长9.78%,实际GDP年均增长7.7%,是一组令人满意的增长率。但从消费者价格指数来看,其间有四个阶段遭受通货膨胀肆虐:1980,1985-1989,1993-1996以及2007下半年-2008年末。 1980年CPI达7.5%(1978年仅为0.7%);1985-1989年间CPI平均为11.98%,其中1988达到18.8%;1993-1996年均CPI增长率为16.05%,其中1994年更是高达24.1%。而2007年年初CPI是2.2%,8月份上涨为6.5%,11月达到6.9%。见中国国家统计局/tjsj。当今世界通货膨胀是难以避免的,因为纸币本位下法定不兑换货币的发行由货币当局这样一行政机构控制本身就是通胀产生的一个体制性威胁:与金本位或其他“非人格化”的货币发行机制相比不可避免地容易造成游弋于经济中的货币过量。而反通胀一直是各国政府谨慎而又为之头疼的问题。八十年代以来始于新西兰并相继被多数工业化国家及不少新兴工业化国家(如巴西、泰国、韩国、菲律宾等)所采用的“通货膨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不外是寄希望于通过货币政策的目标而非它的具体做法把价格控制在众所周知的某个确定的限度之内。中国虽没有采用该制度,但2007年下半年猛然迸发的通货膨胀——尤其是食品与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至今印象深刻,并让所有人意识到在通胀压力下,抑制通胀始终是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的确,除非可以确信持续的高通胀能够换取产出的永久性增加(即产出与通胀具有稳定的交替关系),否则,反通胀总是必要的。然而 1980年CPI达7.5%(1978年仅为0.7%);1985-1989年间CPI平均为11.98%,其中1988达到18.8%;1993-1996年均CPI增长率为16.05%,其中1994年更是高达24.1%。而2007年年初CPI是2.2%,8月份上涨为6.5%,11月达到6.9%。见中国国家统计局/tjsj。 通货膨胀问题涉及菲利普斯曲线。在笔者看来,菲利普斯曲线在其诞生之初作为一统计规律描述的“出身”便注定了通货膨胀动态拟合这一角色。当然,该角色并不总是扮演的那么成功。传统菲利普斯曲线在九十年代后期倾向于高估通胀率,或者高估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NAIRU)。 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Non-Accelerating Inflation Rate of Unemployment, NAIRU)的含义是当实际失业率低于NAIRU时,通胀率就有可能加速(Accelerate),所以NAIRU有时也被称为通胀门限失业率(Inflation Threshold Unemployment Rate),实际上指的就是自然失业率。只不过习惯上通常将由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方程组确定的失业率称之为自然失业率,而将由菲利普斯曲线计算得出的自然失业率称为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90年代后期传统菲利普斯曲线对美国NAIRU的经验估计一般在6%左右,但实际失业率明显低于这一水平—2000年为4.2%—却没有显著通胀(Ball and Moffitt, 2001)。所以应当是NAIRU被高估。而Staiger, Stock和Watson(2001)依据学者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信念直接将经济学家分为两派:一派坚信菲利普斯曲线仍然起作用;另一派则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已不复存在。然而争论只能说明想透彻了解看似简单的宏观变量间的关系是何其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