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派教育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卷.doc

稳派教育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格式编辑整理 专业资料分享 稳派教育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密封线内相应位置。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中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不能答在试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文学是愚人的事业” 杨新岚 读一读何启治的新作《我亲历的当代文学户,便能从编辑的角度,看到《白鹿原》等几部当代文学的优秀之作于诞生前后经历的阵痛。 《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先生一直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何启治为“老何”。他曾困惑的是,人文社这个文学高门楼里的老何,向他“约稿的依据是什么”?那是1973年,何启治读到陈忠实的一部两万字的短篇处女作,后来他在西安街头找到陈忠实,劝他扩充成二十万字的长篇。此后的日子里,何启治书信不断,催稿急急。七八年后他又去见陈忠实,替《当代》约稿。1984年终于约到了陈忠实的中篇《初夏》。陈忠实被老何显示出来的“巨大耐心和令人难以叙说的热诚”所感动,认为他催促自己完成了“习作过程中的一次跨越”随后,陈忠实驾驭结构等写作能力开始成熟,最终创作出了《白鹿原》。 老何在1993年1月18日《白鹿原》的审读意见中写道:这是一部显示作者走向成熟的现实主义巨著,有“永久艺术魅力”。随后,他极力椎动《白鹿原》的出版和评奖,前后写了十万字的文章。有多少编辑,敢用“巨著”二字?有多少编辑,能够近二十年不间断?地盯着一部长篇?又有多少编辑,能够坚持多年、陆续发表十多万字来肯定一部长篇? 从老何的这本书来看,老何最早敢约长篇的想法颇有喜感。第一,出于当年的形势需要。他是带着政治任务到延安的,要组织知青写知青题材的长篇,他认为长期生活在农村底层、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且写过两万字作品的陈忠实完全可以创作长篇;第二,老何依照自己列的“笔记”漫天撒网,全面约稿,这就网到了陈忠实,当年人文社还没办《当代》,他只能约长篇小说;第三,陕西作协的力荐。 作为文学编辑,从一部短篇中,一般都大致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底蕴与文学品质。老何超出一般编辑的地方,在于他敢说“巨著”,能够坚持二十年督促一部作品,能够在不同声音面前坚持自己的判断,并且积极推行自己的判断,多年不肯松懈。 有个老编辑说,人文社有三个编辑,这辈子都是超常发挥的,其一便是老何。言外之意,老何不是个聪明人。老何的这本书,文字朴素,史实详尽,能让我们看到一个编辑和名著的交互成长,看到一个编辑和作者成为益友、挚友的全部过程。 本书是编辑史、当代文学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茅盾文学奖作家王火、阿来、柳建伟、张炜的那些名著的诞生细节,看到人文社严文井、韦君宜、牛汉、屠岸、林辰、孟伟哉、高贤均的名编风采。 陈忠实推崇柳青的一句话一一文学是愚人的事业。他也用愚人的执着和苦功来表现每一个人物的命运。写作《白鹿原》的那四年,他躲在乡下,全然不理会聪明人纷纷下海的大潮。老何也是一个愚人,以愚人的执着与固执,守望着陈忠实,守望着《白鹿原》。他是一个痴人编辑,为了推出当代文学的优秀之作,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心血。 今天,我们怎样做编辑?看看老编辑的人生之路,或许会有感悟。文学的高峰终将会出现,因为愚人般的作者不绝,苦心苦力的编辑也不绝。 (2016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 【注】《我亲历的当代文学》:原名《朝内166:我亲历的当代文学》,何启治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下列关于“何启治向陈忠实约稿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启治出于当年的形势需要,带着政治任务到延安,要组织知青写知青题材的长篇,陈忠实符合这一作者标准。 B.何启治认为陈忠实长期生活在农村底层,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且写过两万字作品,一定能创作出长篇作品来。 C.何启治按照自己搜集整理的作者名单进行全面约稿,正好撞到了颇有才气的陈忠实,加之陕西作协的极力举荐。 D.当年人文社还没办《当代》,何启治只能约长篇小说,所以劝陈忠实扩充成二十万字的长篇来完成出版任务。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编辑都能从一个短篇中看出作者的生活积淀与文学才华,何编辑更能坚持并积极推行自己的判断,执着守望。 B.何编辑书信不断,以“巨大耐心和令人难以叙说的热诚”感动陈忠实,促使陈忠实完成“习作过程中的一次跨越”。 C.何编辑认为《白鹿原》是“显示作者走向成熟的现实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