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涪江流域悬移质泥沙数理统计剖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涪江流域悬移质泥沙数理统计剖析

涪江流域悬移质泥沙数理统计剖析   【摘要】近年来涪江流域水能开发、河道采沙已覆盖全流域,改变了流域的产沙、输沙特点;本文利用2000年以前流域内各水文站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流域的产沙特点、影响因素、河道泥沙输送、淤积作了分析,力图反映天然情况下各要素变化情况,为水电站运行、采沙规划的编制、水土保持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涪江流域;泥沙特点;数理统计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Fujiang River basin hydropower development,river sand mining has covered the whole basin,changed the river sediment,sediment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before 2000 in the watershed hydrological station data by using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factors of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impact on the watershed,sediment transport sediment,deposition are analyzed,trying to reflect.   【Key words】FuJiang basin;The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Mathematical statistics   1.流域基本情况   涪江发源于九寨沟县黄龙寺的雪宝顶,流经绵阳、遂宁、重庆的铜梁、潼南等20个县市区于合川汇入嘉陵江,流域河长660公里,流域面积36000平方公里。   1.1降雨径流   涪江流域处于四川盆地的西北边缘,由于受季风和西部、北部山体屏障的影响,形成了上游地区的麓头山、龙门山暴雨区,降水量极为丰沛,多年降雨量在800-1700mm之间。年最大降雨2172mm,日最大降雨量575.1mm,最大12小时降雨436.8mm,最大6小时降雨336.8mm,降雨量多集中于7、8、9三个月,因此流域水量补给充分,河口控制站小河坝站多年平均流量481.9m3/s;其中涪江桥多年平均流量270m3/s占小河坝平均流量的56%。其余水量来自安昌江、凯江、梓江及区间的17585km2的集雨面积上。   1.2植被   流域内除最上游的平武、北川、安县有少量的天然植被外,其余皆为栽培植被。其中,上游的天然植被以亚高山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山地灌丛、亚高山灌丛为主。而沿干流两岸的大部分地区为旱地轮作一年二熟和旱地冬闲一年一季的栽培植被,以及部分荒秃的荒山。中下游基本上为水田、稻麦水旱轮作一年二熟的栽培植被及部分旱地,也有及少得荒坡地。   1.3土壤   流域上游以山地灰棕壤为最多,其次为矿子黄泥和冷沙黄泥,在河流发源地及离干流河岸较远的山地有部分山地灰化土,江油的武都、西平及北川甘溪以下至三台(包括凯江中下游、梓江中游)多为黄红紫泥及棕紫泥。三台以下多为红棕紫泥、棕紫泥及部分灰棕紫泥。   1.4地质   流域上游大部分地区为志留系黑色页岩,黄绿页岩夹砂岩、灰岩、另有上古生界并层、古生界并层和震旦系并层及三迭系紫红色沙页岩、白云岩及砾岩组成,多裸露,岩石风化强烈。中下游多为白垩系砂岩、砾岩、石夹泥岩和朱罗系红色矿岩,泥岩互层及砂岩夹泥岩组成。在绵阳至三台和射洪至遂宁的沿岸为第四系冰水及古河床沉积和近代河流冲洪积地质。   流域流经的龙门山脉多断裂层,最上游的九寨沟、平武多地震发生,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涪江支流通口河上游的北川老县城遭遇了特大灾害。流域内的平武、九寨、北川、安县、江油、射洪、中江均有泥石流发生。   2.流域泥沙特点   流域内1954年开始个别站有悬沙资料,但不完整,1957年以后射洪和小河坝站有比较完整的资料;直至1964年域内干流和较大支流都有完整的资料。本次资料统一采用 1999年以前的同步资料进行分析。   根据多年资料统计分析,每年涪江(指小河坝站)平均输沙量为 1787X104T,多年平均含沙量1.089kg/m3。多年平均侵蚀模数606T/km2。其中来自涪江中上游涪江桥以上的输沙量1195X10T4。占小河坝输沙量66.9%;其余凯江来沙7X104T占2.2%,梓江来沙182.lX104T占10.2%,凄江来沙54.55X104T占3.1%,以及区间来沙315.25X104T占17.6%。涪江桥以下至小河坝区间面积17545km2总的产沙量为592X104T,侵蚀模数为337.4T/km2为涪江桥以上侵蚀模数1004T/k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