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第2单元第6课往事依依(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三、学习与交流
悟一悟:
写人通常要注重描写,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风貌,请大家认真品读文中对老师讲课的情状的描写,找出它们描写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明确:相同:?本段所举两个事例都是初中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讲的内容是抒情的诗,诗词的作者是爱国的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心,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所讲的内容,且由此激发了喜读诗词,爱好新文学的激情。
不? ①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
同? ②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
③讲课情状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晃,一个是情满双
眸,那深深感动的表情凝注在眼睛里。
④?“我”读了辛词每“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而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则“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作用: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感、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作用。
说一说:
通过刚才的品味、思考,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的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举一例来谈一谈文学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的联系?哪些文学作品将你的精神摆渡到了更高的境界?(提示:可以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句话、一本书、一部电影。)
总结:书有不同的档次,有高雅的,也有低俗的,我们要尽可能选择一些高雅的作品欣赏。阅读面不能仅局限于文学作品,还可以欣赏一些优美的音乐、美术、摄影等,把感受写下来,丰厚自己的人文底蕴。
引导学生反复读第六段中“老师”的教导。
四、典型题例
练一练:
1.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段话,描绘老师讲课的情状和自己听课的感受。
2.你所读过的文学作品对你有何影响,用一段200字以上文字加以描述。
五、达标检测
1、修改病句
2.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先用横线标出,再将改正的字写在横线上。
风雨如晦 记忆尤新 津津有味 走头无路
红紫芳菲 心旷神贻 油然而生 谈笑风声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教师朗读着,进入了角色,那探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7、能概括语段内容的中心句是 。
8、文中加点的“这种感情”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9、如何理解“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10、“观察”是写作的必要条件,于漪老师就很善于观察,她写两位老师,一位抓住了“左右摇晃的身子”,一位抓住了“注满情思的眼睛”。你的老师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请用一句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4.2_王静.doc
- 《生命_生命》林珊.doc
- 《留住今天的太阳》教学设计之二.doc
- 【精析版】江苏省启东市东海中学2012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
- 【黄冈竞赛零距离】湖北省蕲春县 初中语数外三科综合能力测评八年级语文试题.doc
- 七年级语文上册《端午日》导学案 苏教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苏教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单元综合测试 苏教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综合测试 苏教版.doc
- 临死前的严监生_教案.doc
- 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第2单元第9课伟人细胞(第1课时).doc
- 江苏省江阴市南菁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
- 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第2单元说真话,抒真情(第1教时).doc
- 浙江省杭州市青春中学2012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
- 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3.doc
- 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4.doc
- 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第2单元说真话,抒真情(第2教时).doc
- 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1.doc
- 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9.doc
-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练习.doc
最近下载
- 2019北京高三二模七选五汇编.docx VIP
- Unit 3 Food 知识清单(六大知识题型)总梳理(解析版).docx VIP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8课《同学相伴》教学设计.docx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管道直饮水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行业投资规划建议报告.docx
- 单髁置换手术步骤.pptx VIP
- Unit 3 Food 知识清单(六大知识题型)总梳理(原卷版).docx VIP
- 教师评课用语缺点建议.doc VIP
- 2025年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竞赛活动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
- 互联网交往的利与弊-教学素材【课件】.ppt VIP
- 急性肾损伤的护理.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