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梁斜拉桥成桥恒载索力优化-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绪 论 1.1 斜拉桥概述 斜拉桥是一种桥面体系受压,支承体系受拉的桥梁。其桥面体系用加劲梁构成, 其支承体系由钢索组成。现代斜拉桥具有造型美观、跨越能力大、布置灵活、施工 [1] 干扰少等优点,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经济指标 。1956年,瑞典的Strömsund桥 拉开了现代斜拉桥建设的序幕,至今全世界已建成400余座斜拉桥。它的出现远比吊 桥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1、强度高达1.8GPa的高强度钢丝的出现,使其承载能力越趋增大; 2 、正交异性板制造工艺已趋成熟,使加劲梁不仅具有抗弯能力,更具有强大的 抗压屈能力; 3、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有限单元分析,不仅可分析其内力且可分析结构稳 定等; 5、斜拉桥施工工艺的发展,其悬臂法施工不仅使得施工方便,不妨碍通航,而 且使得斜拉桥造价相对便宜,外形轻巧、美观; 6、斜拉桥本身具有的优越性,合理的结构型式,良好的抗风、抗震性能,巨大 的跨越能力。 上述优点促使斜拉桥迅速起步并快速发展,其所以能大量推广是由于其经济合 理性[2] 。 斜拉桥的雏形远在几百年之前就出现过。老挝和爪哇很早就有原始的竹制斜拉 桥,开始是斜吊在树上,后来发展为斜吊在竹柱上。古代埃及的海船上出现过用绳 [3] 索斜拉的工作天桥 。 由于当时人们对斜拉桥结构体系认识不够深刻,再加上材料性能的限制,因此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斜拉桥没有得到很好发展。直到 1938 年,德国的荻辛格 [3] 。1955 年, (Dischinger )重新认识到斜拉桥结构体系的优越性,并加以大力提倡 第一座现代斜拉桥Strömsund 桥在瑞典建成,跨径组成为74.7m+182m+74.7m,主梁 1 [4] 由两片板梁组成,门形框架塔,拉索呈辐射形布置 。1958 年德国杜塞尔多夫 [3] (Düsselodorf )建成跨越莱茵河的Theodor Heuss 桥,它巩固了现代斜拉桥的地位 。 1962 年委内瑞拉建成的马拉开波桥为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跨度为235m ,A 型塔,主梁是带挂孔的悬臂体系。早期建成的斜拉桥都具有索距大、主梁高等特点, 他们属于第一代的稀索体系斜拉桥。稀索体系斜拉桥的主梁弯矩及剪力仍相当大, 拉索的内力和截面相对来说也较大,拉索锚固构造较复杂。 20 世纪60 年代初期,结构分析有了新突破,有限元方法得以逐步应用,采用电 [2] 子计算机分析超静定结构,导致密索体系的产生 。与稀索体系的斜拉桥相比,密索 体系结构具有许多优点:由于索距较小,相邻索之间的主梁自重减轻,从而导致主 梁弯矩减小、配筋较少;单根拉索的拉力较小,锚头处局部应力减小,细节构造也 趋于简单;相邻两索之间的主梁重量较轻,可按索距组织上构主梁施工,施工所需 的临时支撑等较少,甚至不需要临时辅助支撑,简化施工程序;运营阶段,换索更 为容易。此外,密索体系的斜拉桥,还具有外形更为美观的优点。密索体系斜拉桥 [5] [6] 的代表作有 :法国1977 年建成的主跨320m 伯劳东纳桥(Brotonne ),采用独柱 式双塔单索面,索距6m;美国的柏次柯—坎纳威克桥(简称P-K ),主跨299m ,采 用门式双塔双索面,索距8.1m,高跨比为1/140;美国的东亨亭顿桥(EastHuntington ), 其主跨为274.5m ,采用A 形独塔双索面,索距为 12m,高跨比1/180;西班牙的鲁 娜桥(Barrios de Luna ),主跨440m ,是双塔双索面扇型布置拉索的混凝土斜拉桥。 我国的斜拉桥建造起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