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市历史街区文化的价值剖析.docVIP

绥芬河市历史街区文化的价值剖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绥芬河市历史街区文化的价值剖析

绥芬河市历史街区文化的价值剖析   摘要:绥芬河作为一个百年口岸,其城市自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非常深厚。但是由于其经济发展过于迅猛,加上政府与当地人民的不重视,绥芬河市历史街区正在遭受破坏。本文通过对绥芬河市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进行分析,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绥芬河市历史街区价值的重要。   关键词:绥芬河;历史街区;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的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随之而来的是对精神生活质量提升的呼声。城市历史文化正是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的体现,而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则可以直接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对城市历史文化价值的分析则可以帮助城市决策者与城市设计者更好的做好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的相关工作。   2绥芬河概况    绥芬河市是黑龙江省边境口岸城市。位于省境东南绥芬河上游,滨绥铁路终点。东与俄罗斯接壤。面积423平方公里,人口2.74万。市名因河名而得,“绥芬”系满语“锥子”之意。原为荒坡野甸,1903年中东铁路修建后划为铁路附属地。1923年成为重要口岸城镇。1948年为东宁县府驻地。   绥芬河是发源于长白山麓注入日本海的一条中等河流,当它于万山丛中蜿蜒而来,接近边境时,突然舒展开了腰身,形成了一个冲积平原,这就是东宁平原。中东铁路在设计中就是沿着这条绥芬河谷进入中国境内的,第五站就建在河岸的三岔口村。因此,五站也就叫做绥芬河站。但是修建过程中,忽然发现了从河谷平原穿过太平岭地段的地质结构极其复杂,不得不向北移动50公里。于是,绥芬河站就远离了绥芬河而来到这个海拔500多米的山坡上,就是现在的绥芬河市。1860年,的签订,使绥芬河地区成为边界地区。1897年,中东铁路开工,绥芬河地区一部分划为铁路附属地,由中东铁路当局执掌大权。另一部分于1903年隶属绥芬河厅。   1913年设东宁县治后,隶属东宁县。1921年,东北当局收回中东铁路附属地行政权,原铁路附属地划归东省特别区,属第三区。1926年正式设绥芬河市。1945年绥芬河地区解放后,隶属绥阳县。1948年又隶属东宁县,直至1968年成立绥芬河区,隶属牡丹江地区。197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省辖计划单列市。1988年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通贸兴边试验区。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沿边开放城市。1999年6月经中俄两国政府批准成立中俄绥--波互市贸易区。   3绥芬河市历史街区文化价值分析    绥芬河市历史街区分为三个部分,位于绥芬河老城区范围内,花园路贯穿这三个历史街区。规划范围划分成三个片区,分别为大白楼片区、迎新街片区、南二街片区。而这三个历史街区直接承载了绥芬河市的历史文化价值。   1、铁路文化:    可以说中东铁路的修建是绥芬河市建市的直接原因,所以铁路文化也是绥芬河市最重要的文化。为了更牢固地占有这片远离欧洲的土地,俄国修筑了一条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条大铁路的最东端是位于日本海沿岸的海港城市—海参崴。由于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筑成功,俄国继续向中国境内延伸势力。1896年,清政府与俄国签署《中俄名办东省铁路章程》,决定由俄国在中国境内修建中东铁路,中东铁路的经营权归俄国。    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后,以这条铁路为纽带,绥芬河曾与海参崴、哈尔滨得到过同步的发展。当时来自俄、日、朝、英、法、意、美等18个国家的使节齐至,商贾云集,带来了欧洲的商品、文化和建筑。一时间,小小的镇子上同时飘扬着十七、八个国家的旗帜,五颜六色,林立市区,时称“旗镇”,并一度以“国境商业都市”、“东亚之窗”的美誉而闻名遐尔。因绥芬河在东北最先开通火车、汽车,最先有电灯、电话,被冠之“文明中心”,载入《吉林通志》。    1933年日本关东军占领绥芬河后,中苏间铁路被堵塞中断,绥芬河经济日益萧条,人口巨减。1945年绥芬河光复。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余年间,绥芬河口岸始终承担着运输中苏战略物资和进出口货物的重任,最高年份过货量近200万吨。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由于中苏政治关系的恶化,两国处于冷战时期,两国的贸易往来因此处于停滞状态。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中苏两国政治关系的逐步改善,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机,1984年和1985年,中苏两国签订“经济和科技合作协定”、“贸易和支付协定(1986——1990年)”,1988年绥芬河市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为通贸兴边试验区,两国的经济贸易环境显露出较好的发展趋势。    可以看出绥芬河的发展是和铁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绥芬河的发展就是中东铁路的一个缩影,也是中俄关系的一个缩影。而且绥芬河市历史街区的建筑主要的也都是中东铁路建设时期针对俄国人修建的。所以其建筑文化也深深的烙上的铁路的印记。   2、红色文化:    “绥芬河口岸是中国共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