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题百炼__高中数学100个热点问题[三]_第100炼利用同构特点解决问题.doc

千题百炼__高中数学100个热点问题[三]_第100炼利用同构特点解决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业整理 WORD格式 第100炼 利用同构特点解决问题 一、基础知识: 1、同构式:是指除了变量不同,其余地方均相同的表达式 2、同构式的应用: (1)在方程中的应用:如果方程和呈现同构特征,则可视为方程的两个根 (2)在不等式中的应用:如果不等式的两侧呈现同构特征,则可将相同的结构构造为一个函数,进而和函数的单调性找到联系。可比较大小或解不等式 (3)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如果满足的方程为同构式,则为方程所表示曲线上的两点。特别的,若满足的方程是直线方程,则该方程即为直线的方程 (4)在数列中的应用:可将递推公式变形为“依序同构”的特征,即关于与的同构式,从而将同构式设为辅助数列便于求解 二、典型例题: 例1:(2015天津十二校联考)设,满足 ,则( ) A. B. C. D. 思路:本题研究对象并非,而是,进而可变形为,观察上下式子左边结构相同,进而可将相同的结构视为一个函数,而等式右边两个结果互为相反数,可联想到函数的奇偶性,从而利用函数性质求解 解: 设,可得为奇函数,由题意可得: 答案:B 例2:若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为,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思路:注意到是增函数,从而得到,即,发现两个式子为的同构式,进而将同构式视为一个方程,而为该方程的两个根,的取值只需要保证方程有两根即可 解:为增函数 为方程在上的两个根,即有两个不同的根 令 所以方程变形为:,结合图像可得: 答案: 例3:设,则|“”是“”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要又不必要条件 思路:观察可发现其同构的特点,所以将这种结构设为函数,分析其单调性。可得为增函数。所以,即,所以是充要条件 答案:C 例4:若,则( ) A. B. C. D. 答案:C 思路:本题从选项出发可发现,每个选项通过不等式变形将分居在不等式两侧后都具备同构的特点, 所以考虑将相同的形式构造为函数,从而只需判断函数在的单调性即可 解: A选项:,设 ,设,则有恒成立,所以在单调递增,所以,从而存在,使得,由单调性可判断出: ,所以在不单调,不等式不会恒成立 B选项:,设可知单调递增。所以应该,B错误 C选项:,构造函数,,则在恒成立。所以在单调递减,所以成立 D选项:,同样构造,由C选项分析可知D错误 答案:C 例5:已知函数是定义在实数集上的不恒为零的偶函数,且对任意实数都有,则的值是( ) A. B. C. D. 思路:观察条件可变形为:,从而得到等式左右的结构均为的形式,且括号内的数间隔为1。所以。因为为偶函数,所以,由可得,进而 答案:A 例6:如果,那么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思路:本题很难直接去解不等式,观察式子特点可发现若将关于的项分居在不等号两侧:,则左右呈现同构的特点,将相同的结构设为函数,能够判断是奇函数且单调递增。所以不等式等价于,即,所以,结合,可得 答案: 例7:如图,设点在直线上,过点作双曲线的两条切线,切点为,求证:直线过某一个定点 解:设,的斜率为 则,联立方程消去可得: ,整理可得: ,因为与双曲线相切 所以 代入可得: 即 即 同理,切线的方程为 在切线上,所以有 满足直线方程,而两点唯一确定一条直线 所以当时,无论为何值,等式均成立 点恒在直线上,故无论在何处,恒过定点 例8:已知椭圆中心在原点,焦点在轴上,它的一个顶点为,离心率为 (1)求椭圆的方程 (2)过右焦点作直线交椭圆于,交轴于,若,求 解:(1) 解得 (2)思路:本题肯定从入手,将向量关系翻译成坐标的方程,但观察发现两个等式除了不同,系数不同,其余字母均相同。且也仅是角标不同。所以可推断由列出的方程是同构的,而在同一椭圆上,所以如果用表示,代入椭圆方程中也可能是同构的。通过计算可得:,所以为方程的两个不同根,进而利用韦达定理即可得到 解:由(1)得,设直线,可得,设 可得: ,由可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