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蔡襄尺牍书法艺术特色初析
蔡襄尺牍书法艺术特色初析
【内容摘要】蔡襄为北宋书坛四大家之一,诸体皆善,其尺牍颇具文人士大夫书法特色,前期谨严蕴籍,晚期质朴天真渐入化境。其书重古法、崇中和、尚“神气”,同时具有开放的艺术理念,并将文人气息融入书法,开启有宋一代“尚意书风”之端,在宋代书坛有承上启下之历史地位。文章对蔡襄尺牍书法艺术特色进行研究,并对其在宋代“尚意书风”中的历史地位做以探讨。
【关键词】蔡襄 尺牍书法 艺术特色
蔡襄(1012-1067年),福建仙游人,北宋书坛四大家之一,在文学、科技、书法等方面均有很高的建树。其传世的书作中,尺牍作品不少,笔情墨趣昭然,以平和、自然之风韵,自成一体。当时欧阳修、苏轼等皆曾称颂,后世亦赞誉不绝。
一、蔡襄尺牍书法艺术特色
蔡襄的尺牍书法以“法度”为基石,又蕴含和雅之风度及渊博之修养,集晋书的古淡、唐法的端严、文人的书卷气于一身,故能得神妙之境。堪称古法、和韵、神气之综合。
(一)法追晋唐,古意浓厚
蔡襄书风极具晋唐“古韵”,这在宋初书家中极为少见。宋初书坛多有靡丽纤弱之“新”风,蔡襄则不然,其书不仅法度严谨且气息高古。观蔡襄的传世尺牍作品,便可以看出其书学渊源。他取法晋唐,对古帖的临摹至晚年不辍,曾经题跋过多个版本《兰亭序》,自然也从“二王”清丽俊逸的书风中汲取不少养分。《澄心堂纸帖》(图1)可看作是蔡襄传世墨迹中极具晋唐之韵的代表作。在平淡中充分展现出用笔的精妙变化。笔画粗细、轻重之配合皆丰富而有序,避免了笔画匀一而造成平板之弊。在大空间排布上,又有类似杨凝式《韭花帖》的空灵,纵有行横无列,字距舒朗,行距加宽,字字相离而神情顾盼,血脉气韵以意相连。
蔡襄之书法在广吸博采古法的基础上,在笔法上深有创见。其用笔颇有特色,既有收敛的内?L之法,又兼有开阔的外拓笔势。外观总体较“圆”,少有棱角,流畅而俊美,既秉承晋代尺牍中侧锋提按变换所产生的精微线条变化,又大量采纳唐代楷法中的“中锋”笔法,使其字体呈现出平和而多变、沉厚又灵活的风格,看似简单却内含变化。而且他在书写尺牍时,一气贯通,运用笔法不刻意,根据随时所需而变化,时而舒缓,时而激越,更显自由之趣。此外,其对古体――章草也有很大程度的青睐,曾自述多次临摹此类字帖。如他曾在题《钟元常荐季直表》云:“丁酉清和下浣,宿雨新霁,长林如沐,小斋萧寂,漫临一过,似觉尘远。莆阳蔡襄。”对荐季直表中章草遗风的追寻显然影响到他的创作。他的作品中常参入章草笔意,在通篇连绵中加入停顿之点,调节行草作品一贯快速的节奏以及一脉向下的走向,也更显高古韵致。如其《陶生帖》(图2)《脚气帖》等书作均有章草笔意的体现。由此可见他对古法的接受、融会与发挥。
(二)中和雅淡,个性独具
宋四家书风各具特色,苏轼豪放洒脱,黄庭坚纵横跌宕,米芾欹侧俊美,而蔡襄则以“中和”为个人特色,其字里行间充满雍容、和雅之美感。
蔡襄尺牍书法的中和之风,与他的个性及艺术取向有关。他的审美趣味偏于儒家的“中和之道”,“中”的含义是正好,不偏激,讲求一种适度。蔡襄是一位敦厚儒者,思想遵循“发于情,止乎礼”“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儒家中和理念,也将此理念自然融于书法之中。在蔡襄尺牍之中,亦曾有过类似《扈从帖》或《郊燔帖》之类比较激越飞扬的风格,但他没有将此进一步发挥,加入夺人眼球的过激情调,而是适可而止,践行自己以“和”为主体的审美原则。
蔡襄书法“中”的思想气质,应用于用笔之中,寻求合意而适度。他不完全执著于一种用笔方法,用笔既非完全的中锋取正,亦不过分侧锋取妍,而是中侧结合。中锋线条呈现出圆浑沉厚之力感,加以侧锋变换的笔尖提按出锋,在中锋形成的力感里加入妍美轻灵的巧姿与多变的形态。除笔法之外,他的这种“适中”审美取向在其书作及书论的各个方面均有体现。他在书法评论中从不推崇风格过于偏激的书体,在品评作品时最为欣赏“淡墨稍肥,美健可爱”之书,自己的书写也力争体现清而不弱、丰而不肥的韵味。有些字笔画稍细,然而柔而不弱;有些书笔道丰润,但丰而不肿,笔画之间伸缩对比也不大,没有旁逸斜出的长枪大戟,结构上也是如此,既不横扁,亦不纵长。字势姿态,既不完全平正,也不完全欹侧,奇正相生,方圆兼备,无法准确定义。
因此,他的尺牍作品气韵中透出一种平和宁静,节奏没有大起大落,给人宁静致远之感。可见,他是有选择地践行自己的美学主张,不崇尚过分张扬的风格。因此,他的书法体现的不是跳宕激越的刚猛之力,而是一种柔和而绵延不绝之力,其《思咏帖》《脚气帖》(图3)《蒙惠帖》,都透出雍容、温雅、浑穆、平和的美感。可以说,这种将中和、正大之美发挥到极致的风格,在宋代书家中仅蔡襄一人。
(三)力求“神气”,下启尚意
蔡襄在书论、实践中,都倡导书之“神气”,是宋朝“尚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全国】汉字听写大会竞赛考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新高三第一次班主任会议,校长讲话:凝心聚力战高三,担当使命育栋梁.docx
- 《化学抛光和电解抛光》.ppt VIP
- 校园内施工安全教育课件.pptx VIP
- 某某村党群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VIP
- 2023年电动自行车换电站相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VIP
- Q-CR 517.2-2023铁路工程喷膜防水材料 第2部分:喷涂橡胶沥青(OCR).pdf
- (王红)《遣戍伊犁日记》《叶柝纪程》录文.doc VIP
- 一种用硅藻土助滤剂废弃物制备纳米白炭黑的方法.pdf VIP
- 数字化转型之数据治理解决方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