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洞室的工程地质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下洞室的工程地质研究

13 地下洞室的工程地质研究 1、地下洞室:指人工开挖或天然 存在于岩土体中作为各种用途 的构筑物。 2 、地下洞室的分类 按用途分:矿山巷道 (井)、交 通隧道、水工隧道、地下厂房 (仓库)、地下军事工程 按洞壁受压情况分:有压洞室、 无压洞室 按断面形状分:圆形、矩形、城 门洞形、椭圆形 按介质类型分:岩石洞室、土洞 按应力情况分:单式洞室、群洞 ❖ 13.1 地下洞室围岩应力的重分布及变形破坏特 征 1、应力重分布特征 ❖ 初始应力状态:地下洞室开挖前岩体内的应力状态。 ❖ 重分布应力:地下开挖扰动后在围岩中形成的新的应 力。(围岩应力) ❖ 围岩:洞室周围发生应力重分布的一部分岩体。 ❖ 重分布应力与围岩性质、洞形、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 有关。 ❖ 洞室开挖后围岩的稳定性,取决于二次应力与围岩强 度的关系。如洞室周边应力小于岩体的强度,则围岩 稳定,否则,围岩将产生破坏或较大的塑性变形。 圆形洞室围岩应力状态 松动圈和承载圈 1-应力降低区(松动圈);2-应力增高 区(承载圈);3-原始应力区 2、洞室围岩变形破坏的类型和特点 ❖ 地下开挖后,岩体中形成一个自由变形空间, 使原来处于挤压状态的围岩,由于失去了支 撑而发生向洞内的松胀变形;如果这种变形 超过了围岩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则围岩就 要发生破坏,并从母岩中脱落形成坍塌、滑 动或岩爆。 ❖ 坚硬完整岩体的脆性破裂和岩爆 脆性开裂出现在拉应力集中部位。 岩爆是高地应力地区,由于洞壁围岩中应 力高度集中,使围岩产生突发性变形破坏的 现象。 • 块状结构岩体的滑移掉块 块体滑移是块状岩体常见的破坏形成。它是 以结构面切割而成的不稳定块体滑出的形式出 现。其破坏规模与形态受结构面的分布、组合 形式及其与开挖面的相对关系控制。 1.层面;2.断裂;3.裂隙 ❖ 层状结构岩体的弯折和拱曲 软硬岩层相间互层出现。其变形破坏主要受岩层产状及岩 层组合等因素控制。形式主要有:沿层面张裂、折断塌落、 弯曲内鼓等。 ❖ 在水平层状围岩中,洞顶岩层可视为两端固定的板梁,在顶 板压力下,将产生下沉弯曲、开裂。 ❖ 在倾斜层状围岩中,常表现为沿倾斜方向一侧岩层弯曲塌落。 另一侧边墙岩块滑移等破坏形式,形成不对称的塌落拱。将 出现偏压现象。 ❖ 在直立层状围岩中,洞顶常发生沿层面的纵向拉裂,易拉断 塌落。侧墙则因压力平行于层面,常发生纵向弯折内鼓,进 而危及洞顶安全。 ❖ 碎裂结构岩体的松动解脱 碎裂岩体是指断层、褶曲、岩脉穿插挤压 和风化破碎加次生夹泥的岩体。 变形破坏形式常表现为塌方和滑动。 在夹泥少、以岩块刚性接触为主的碎裂围 岩中,不易大规模塌方。 围岩中含泥量很高时,由于岩块间不是刚 性接触,易产生大规模塌方或塑性挤入。 ❖ 散体结构岩体的塑性变形和破坏 散体状岩体是指强烈构造破碎、强烈风化 的岩体。常表现为弹塑性、塑性或流变性。 围岩结构均匀时,以拱顶冒落为主。当围 岩结构不均匀或松动岩体仅构成局部围岩时, 常表现为局部塌方、塑性挤入及滑动等变形 破坏形式。 13.2 地下洞室位置选择的工程地质评价 地下建筑位置的选择,除取决于工程目 的要求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