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呼吸(精品·公开课件).ppt

生理学课件呼吸(精品·公开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段:PO28.0~5.3kPa (40~80mmHg) 坡度较陡 上 中 下 表明:PO2降低能促进大量 氧离,血氧饱和度 下降显著 意义:维持正常时组织的 氧供 因正常时组织的氧供, PO2在中段范围变化 表明:PO2稍有下降,血氧 饱和度就急剧下降 意义:维持活动时组织的 氧供 下段释放O2量为正常时的3倍(= O2储备段) 上 中 下 下段:PO25.3~2.0kPa (15~40mmHg) 坡度更陡。 2.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1. Pco2↑ PH↓ Pco2↑PH↓→曲线右移 Pco2↓PH↑→曲线左移 2.温度 T↑→氧离曲线右移 T↓→氧离曲线左移 3. 2,3-DpG DpG↑→氧离曲线右移 DpG↓→氧离曲线左移 4.缺氧→曲线右移 氧离曲线 二、CO2的运输 (一)物理溶解:5% (二)化学结合:95% ⒈HCO3-的形式:88% 碳酸酐酶 H2CO3 HCO3-+H+ CO2+H2O 2.结合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7%) 碳酸酐酶 HbNH2O2+H++CO2 HHbNHCOOH+O2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基本呼吸中枢 一、呼吸中枢 延髓是呼吸基本中枢,脑桥是呼吸调整中枢。 延髓 吸气中枢 呼气中枢 外周化学感受器: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PO2↓、PCO2↑、[H+]↑刺激 中枢化学感受器: 在第四脑室外侧角附近,对[H+]↑敏感 (一)化学感受性反射调节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血脑脊液屏障 中枢感受器 1 2 3 1.CO2浓度升高,以兴奋中枢途径为主 2.H+ 浓度升高,以刺激外周途径为主 3.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是兴奋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是抑制。轻度缺氧:对外周大于对中枢呼吸增强;严重缺氧:对中枢大于对外周使呼吸减弱,甚至停止 小结: 肺牵张反射 (1)过程:肺扩张→肺牵感器兴奋→迷走N→延髓 →兴奋吸气切断机制N元→吸气转为呼气 (2)意义:加速吸气和呼气的交替,使呼吸频率增加 与呼吸调整中枢共同调节呼吸频率、深度 (二)机械感受性反射 (三)防御性呼吸反射 咳嗽和打喷嚏反射 作业 1.简述呼吸的基本过程。 2.胸膜腔负压是如何形成?什么是气胸?气胸对人体有何危害? 3.为什么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率高? 4.试述体液因素变化时对呼吸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 * * 第五章 呼 吸 第一节 肺通气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组织 肺小叶模式图 静脉 软骨 平滑肌 动脉 毛细血管 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6层<1μm厚 外呼吸 运输 内呼吸 呼吸的概念:机体细胞与环境之间所进行的气体交换。 呼吸的作用:1.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2.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 肺通气 肺 换 气 气体运输 组 织 换 气 O2 CO2 第一节 肺 通 气 概念:气体进或出肺的过程 一、肺通气的动力 直接动力:大气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 原动力:呼吸肌的舒缩活动 (一)呼吸运动 1、吸气运动 2、呼气运动 3、呼吸的类型 平静呼吸 深呼吸 深度 肌群 胸式 腹式 混合式 临床连接:鼻翼扇动现象 呼吸运动演示 呼吸运动演示—膈的变化 呼吸运动演示 —膈肌和肋间肌的变化 一、肺通气的动力 直接动力:大气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 原动力:呼吸肌的舒缩活动 (一)呼吸运动 1、吸气运动 2、呼气运动 3、呼吸的类型 平静呼吸 深呼吸 深度 肌群 胸式 腹式 混合式 临床连接:鼻翼扇动现象 吸气时 肺内压 大气压 吸气末 肺内压 = 大气压 呼气时 肺内压 大气压 呼气末 肺内压 = 大气压 (二)呼吸时肺内压和胸内压的变化 1、肺内压:指肺泡内的压力 吸 气 呼 气 临床连接:肺内压的 变化是人工呼吸的原理 胸内压的大小 直接测压法 测 定 方 法 直接测定:动物实验 间接测定:用食管内压替代 直接测定 2、胸内压:指胸膜腔内的压力 胸内压的形成 形成 条件 胸膜腔密闭 肺和胸廓都有弹性 脏壁两层具有浆液吸附作用 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若视大气压为零,则: 胸内压=-肺回缩力 结论 胸膜腔内负压是肺回缩力引起的 维持肺处于扩张状态; 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生理意义 临床连接—气胸 总结 肺通气的直接动 —大气与肺泡之

文档评论(0)

花好月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