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司股票回购的功能考察与制度反思.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公司股票回购的功能考察与制度反思

上功市公司股能考察与制票回度反思购的 — 以美国经验为核心的研究 张 巍* 摘要:基于美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实际状 况,就相关学者三十多年的经验研究,可以探寻回 购背后的动力以及回购产生的经济影响。在此基 础上进行制度性反思,结合中国现有的相关制度, 认为需要重新审视中国法律严格限制股票回购的 规则。考虑到法定资本制度与公司金融实践的脱 节以及股票回购可能具有的促进资本市场效率的 积极作用,中国有必要考虑解禁公司回购自身股 票,同时完善具体的回购制度。 度设计关键词: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美国经验;制 自20世 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上市公司出现了 大举回购自身股票的现象,此后数十年间,股票回 购的规模持续扩大。对此,批评者认为:上市公司 为回购股票耗费大量资金,这令公司投资产能以及 提高工资的资金所剩无几,这种向股东输送短期利 新加坡管理大学助理教授。 * 益的行为,不仅加剧了劳动力与资本回报之间的差距,还将妨碍长期性 投资,以致削弱整体经济的竞争力。[1] 然而,支持股票回购者则认为回购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提高了资 本市场的效率,降低了上市公司股东面临的代理人成本问题。[2]对于 股票回购的是非难题,只有借助严谨的经验研究才有可能一窥究竟。 实际上,三十余年来学者们对此已经积累起了颇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本文以下就依据这些成果来展示美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实际状况, 探寻回购背后的动力,以及回购产生的经济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制 度性反思,针对中国现有的相关制度提出改革建议。 一、美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基本状况 (一)主要规则 上市公司回购自身的股票主要可能面临两类法律障碍:一是有关 内幕交易的限制,具有法律人格的公司是“最终的”内部人士,如果在 拥有重大内幕信息的情况下购买自己的股票,就可能构成内幕交 易。[3]二是有关禁止操纵市场的规定,由于公司在公开市场回购股票 往往会以一系列的交易来完成,而其结果又会影响股票的市场价格,因 而有陷人操纵市场之虞。[4]基于这两项忧虑,原本美国上市公司回购 自身股票的情况并不多见。 这一情况在1982年出现了根本性变化。这一年,SEC制定了SEC Rule 10b-18,为上市公司回购股票提供了“避风港”,如果回购满足该 规则确立的交易条件,其违法的风险— 尤其是被视为操纵市场— 的风险就将大大降低。具体而言,这些交易条件包括:(1)每日回购只 通过一个经纪人实施回购(交易方式);(2)不构成开盘交易及不在休 [1]W2014.illiam Lazonick,Profits Without Prosperit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4(9) ,Vol. 94, [2]参见后文第三部分。 [3]U. S.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 10(b). [4]U. S.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9(a). 市前的特定时间段内实施 (交易时间);(3)每日回购数量不超过前一 个月股票日均交易量的25% (交易数量);(4)回购价格不高于回购之 前最高的独立交易报价或者最后一笔独立交易的价格(以两者较高者 为准)(交易价格)。 此后,SEC又在2000年制定SEC Rule 10b5-1,进一步降低了股 票回购导致内幕交易的风险。根据这一规则,公司可以利用预先设置 好的,对于交易数量、日期、价格等因素无从事后变更的自动交易计划 (所谓“Rule 10b5-1交易计划”)来实施股票回购,符合这种计划的回 购不会被认定为内幕交易。无论是否利用 “Rule 10 b5-1交易计划”实 施回购,为避免不必要的内幕交易嫌疑,上市公司在回购股票之前都会 将回购的计划(包括回购时间、数量、目的、方式等)通过《现状报告》 (Current Report,即8-K表,属于8.01项“其他事项”)予以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公司事先公告的回购计划中宣示的回购数量 只是其预期回购的最高数量,而并不意味着公司必须实际回购这些数 量的股票。实际上,有相当部分的上市公司在回购公告发布后并没有 实施任何回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SEC也不要求上市公司对实际的 (而非宣示的)股票回购情况作出披露。直到2003年SEC修改 Regulation S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