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西春节的饮食风俗
江西春节的饮食风俗
导语: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包饺子、蒸年糕,打灯笼、放鞭炮。年关已至,本是小时候最快乐的日子!但越来越多的人吐槽城市的“年味”越来越淡,遗憾越来越多传统特色的过年习俗都在渐渐流逝。但其实,江西还有许多地方,仍然保留着老祖宗们那些最传统最热烈的新年庆祝方式,有着最鲜明最浓郁的年味儿。今天,中国江西网记者带大家先领略一下各地年味习俗!
▲南昌:“吃糊羹”
对南昌人来说,“过了廿四,天天都是年”,不过有人早上过年,有人中午或晚上过年,外出的家人要在除夕之前赶回家“团年”。但在旧年俗里,出嫁的女儿即便归来,也不得入席。
传说女娲造人就是在初七这天,一日鸡、二日犬,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各有所属。因此,初七这天,南昌人有吃糊羹的习俗,糊羹是用七种带叶子的蔬菜做成的,象征步步高,据说吃了糊羹来年老人会身体健康,小孩会很聪明。这天一般举行隆重的敬神活动。
▲婺源:“杀年猪”“吃隔岁”
在婺源,杀头年猪才算过年。热情的婺源村民有谁家在杀年猪,就会延请亲朋友好友前来喝酒助兴品尝“杀猪饭”,屠夫先将一碗猪血泼在门上,然后开膛。其热闹非凡不亚于年夜饭。
到了除夕的中午,婺源习惯上吃“米糊”,用豆腐、豆芽、干豆角、鸡杂、腌菜等糊起来。除夕晚上的团圆餐很讲究的,一家人祭祖过后,照例放串鞭炮,热热闹闹地就餐,年夜饭的夜传统名菜,肉果(肉圆子)、鱼、青菜等,秋口人称“年夜饭”为“吃隔岁”。
▲九江:“换茶”“赶殇”“偷青”
到亲戚家拜年,一般都带糕点果品,以示尊重。受拜的亲戚家中,要烧汤煮面条,每人一碗,每碗配3个鸡蛋,还要摆腊盘、斟酒、盛饭招待客人,客人回家时回赠糖果礼品,俗称“换茶”,即换财的意思,就是大家都发财。用厚毛纸外加一层白纸包裹糕点,上贴一片红纸,送来送去。只图形式,不重内容。
初一大早,靠近山区人在敞床前候听鸟音,以卜一年丰歉,俗叫听何鸟开耳。若听到第一声叫是轧孔轧孔则为大吉,契恰契恰则次之,罗罗罗则更次之。春节期间,除上述活动外,彭泽的捧元宝、跑花、都昌的拜大年,瑞昌的灿灯,湖口的赶殇,修水的偷青等习俗,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以各异的形式,凸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南丰:“傩舞”“孟戏”
每年春节期间,南丰县都会有傩舞表演。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历经漫岁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演变而成的民间舞蹈。元宵节前后,乡民将傩舞、傩仪与戏曲演出、灯彩游艺、民俗礼仪等结合起来,纵情欢愉,宣泄情感,满足了广大群众对美好未来的企盼。
孟戏是一种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的戏曲,流行于广昌县境内,又名盱河戏,约起源于明初,至今已传承演出了500余年。孟戏只在每年的正月演出一次,用于民俗活动。
▲遂川:“照年光”“送穷鬼”
遂川人除夕夜吃完团圆饭后,要在灶膛里埋入木炭、茶枯饼等燃料留下火种。次晨捅开着火,用锅中热水煮饭,以示火种延续不断。晚上,家中大小厅堂、阁楼、房间等处,都要点一盏灯亮至天明,称之“照年光”。晚饭后,要把第二天的饭煮好,谓之“年年有余”。正月初一这一天,安福县家家户户素食,吃上年饭(除夕夜余下的饭,意为“有吃有余”)。
正月初三,井冈山市客家人聚居地还有“送穷鬼”的习俗,他们将初一、初二扫集的垃圾倒在户外十字路口,称为“送穷鬼”。
此外,吉水县城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习俗,凡是久婚未育的妇女,元宵节这天傍晚,都要去文庙旁的义路桥,无条件地接受小男孩抽打,意谓打了就可以怀孕。
▲景德镇:“吃年糕”大门旁摆天地桌
以瓷而闻名天下的景德镇,因为有来自五湖四海的陶瓷人,而产生许多特殊的过春节习俗,这些特殊,当然和瓷器、窑主和瓷工有关。据了解,农历腊月二十四以后,景德镇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之后便在距大门不远的地方摆上一张方桌,围上桌围,摆上一只80件或100件的瓷花瓶,插上天竺叶、腊梅花各一两枝,桌上放置其他物品后,称为“天地桌”。
▲高安:“烤喜火”
在高安市建山镇付家村,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全村的老老少少就会踏着爆竹声赶到村子里的祠堂烤火守夜,一边吃着长寿面一边天南海北的聊着。村民把这叫做烤“喜火”,不但可以烤掉往年的晦气,还可以烘出来年的运气。烤“喜火”守夜这一特殊习俗早在康熙年间就有,至今快有三百年历史了,现在已经成为该村的传统习俗,而且气氛越来越浓厚。
▲万载:“跳傩舞”
万载县以花炮、百合享誉,民间亦以傩舞庆祝新年。万载傩舞共有17个节目,按出场次序为:开山、走地、先锋、功曹、绿品、鲍三娘与花关索、杨帅、小鬼钻圈、判官捉小鬼、上下关比武、沙和尚、城隍传旨、土地、小鬼爬单杆、小鬼爬双杆、雷公、团将等。其中,除先锋为文傩外,其余都是武傩。
▲新余:“打糍粑”
糍粑也称年糕,新余乡间在过年前均会制作糍粑,因为这是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手工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