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温柔敦厚诗教地位之反思3
论儒家诗教论在明代诗学中的影响
——兼论明人观念中的形式理论与诗教论关系
张立敏张立敏,男,1973年生,河南省镇平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文学博士,
张立敏,男,1973年生,河南省镇平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9)
[摘要]明人对诗歌形式技巧的探索让人产生一个误解,认为明代是一个艺术批评的时代,一个温柔敦厚诗教传统失坠了的时代。通过对明人诗论进行历时性和诗歌流派两个维度的考察获知,在明代,诗教论依然占据诗学批评话语主导地位。明人诗学观念中,形式技巧的探索和传统诗教论并不是一个探讨层面上的话题,而这一点却常常为人所忽略。学科建设中创新性的过度要求无疑在误解的产生过程中起了不良影响。
[关键词] 明代诗学;诗教论;诗歌形式理论
艾伯拉姆斯(M. H Abrams)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艺术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观众,刘若愚将之改造为宇宙、作家、作品、读者四要素,用于分析文学艺术过程的四个阶段,即宇宙→作家、作家→作品、作品→读者、读者→宇宙,揭示作家创作文学作品以及文学作品为读者阅读接受从而产生影响的一般过程。传统文论中提倡诗教、重视诗歌教化作用的诗学理论虽则内涵丰富,也涉及诗歌过程其他阶段,但是侧重于第四阶段,认为文学是达到政治、社会、道德、教育目的的手段。这是一种社会道德批评,它的核心是温柔敦厚的诗教论,按照刘若愚的界定属于实用理论[美]刘若愚:《中国文学原理》第6章《实用理论》,杜国清译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美]刘若愚:《中国文学原理》第6章《实用理论》,杜国清译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60~176页。
一般情况下,诗教论作为封建社会意识形态在文学尤其是诗学领域内的体现,长期控制着封建社会诗学评论话语权,诸如温柔敦厚、美刺讽喻、诗文与时政相通等概念、观念老生常谈般充斥于各种语境。然而在理学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情况似乎有所不同。现象纷呈的明代诗派中,前后七子注重诗歌形式技巧的研讨,诸如法、格、调、句、音等创作阶段(作家→作品)文本因素规律,因而前后七子在学界被称为格调派铃木虎雄1911~1912年发表于《文艺》杂志上的《论格调神韵性灵三诗说》最先用格调说概括明代前后七子诗论,后为学界接受,该术语的使用情况及其得失,参见陈国球《明代复古派唐诗论研究》(北京大学2007年版)附录《“格调”的发现与重建——明清格调说的现代研究(1917~1949)》、《言“格调”而不失“神韵”——明清格调说的现代研究(1950~1990,台港部分)》。,公安派呼吁独抒性灵(作家→作品),竟陵派走入幽谯枯寂一途(作家→作品),表面上看他们的创作与理论都与儒家诗教论重视文本→读者的社会道德教化相矛盾。因而研究者看来,明代是一个诗歌艺术批评的时代,明代诗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格调说以及后期为矫格调说之弊而向神韵的转化”;“儒家传统诗论重在诗教,所谓‘兴、观、群、怨’,所谓‘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这些都是一种社会道德批评,它所注意的是诗歌与社会政治的关系,诗歌教化作用。诗歌艺术批评则不同,它着眼于诗歌艺术本身,探讨其独立的美学结构、艺术价值”袁震宇、刘明今:《明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7~18页。该著作论述刘基承续汉唐以来主流的儒家文艺思想,注重诗教,然而不仅在当时,而且在整个明代缺乏同调,见第3~4页。。显然,明代诗学批评被构建为一个侧重于艺术形式创新的时代,作为道德批评的儒家诗教论似乎不再拥有往昔的辉煌,大权落榜,偏居一隅,“诗不仅失去了其实际的政教功能,而且从个人功利的角度说,也失去了实际的功利作用”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这个论断涉及如何评价明代儒家诗教
铃木虎雄1911~1912年发表于《文艺》杂志上的《论格调神韵性灵三诗说》最先用格调说概括明代前后七子诗论,后为学界接受,该术语的使用情况及其得失,参见陈国球《明代复古派唐诗论研究》(北京大学2007年版)附录《“格调”的发现与重建——明清格调说的现代研究(1917~1949)》、《言“格调”而不失“神韵”——明清格调说的现代研究(1950~1990,台港部分)》。
袁震宇、刘明今:《明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7~18页。该著作论述刘基承续汉唐以来主流的儒家文艺思想,注重诗教,然而不仅在当时,而且在整个明代缺乏同调,见第3~4页。
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一、历时考察:一个贯穿整个朝代的理论
明初,诗教盛行。道学思想深厚的宋濂(1310~1381)在《六经论》阐发诗教意蕴:
六经皆心学也,心中之理无不具,故六经之言无不该,六经所以笔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西福宜选厂尾矿库进度控制监理细则9.doc
- 江西萍乡市湘东区麻山大金坡煤矿(扩界).doc
- 江西财经大学与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2+2项目8.doc
- 江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管理暂行办法5.doc
-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研究生管理制度5.doc
- 江西财经大学数学与决策科学系制作华长生8.ppt
-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商贸旅游系10电子商务实训汇总3.doc
- 江西赴四川小金县支教教师5.doc
- 江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办法5.doc
- 江门市中小企业政银保融资项目2.doc
- 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阶段测试 基本能力试题.docx
-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大附中2010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人教版.docx
- 山东省济宁市2011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docx
-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
-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入学检测考试试题.docx
-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湖田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英语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试题.docx
-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学生用卷.pdf
-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创新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综合素养评价(含答案).pdf
- 长沙市岳麓实验高三期中考试历史-学生用卷.pdf
-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