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偷窃-Eduwest.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偷窃-Eduwest

第六节 攻击行为 一、攻击行为的表现 二、攻击行为形成的原因 三、攻击行为的矫治 一、攻击行为的表现 攻击行为也叫侵犯行为,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故意伤害他人的心理、身体、物品、权益等,引起他人痛苦、厌恶等反应的行为。 儿童骂人、打人、故意损坏他人物品等,都属于攻击行为。常常造成对其他人的伤害或物质的损坏。 攻击行为多见于男孩,在幼儿期较高,在小学时期减少,到青春期又形成第二个高峰期,青春期以后逐渐减少。 儿童期不能加以克服,长大成人后,会出现严重的社会适应困难,甚至发展为打斗、凶杀等违法行为 一、攻击行为的表现 儿童攻击行为就其动机与意图而言,主要有下列几种表现形式。 1.取乐性攻击。 以言语、身体或工具直接或间接地向他人施以攻击,以取得心理快乐、精神愉悦的攻击行为。 追求心理愉悦,将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2.手段性攻击。 试图获得某一目的物而产生的攻击行为。 争夺所有权或行使权,把别的孩子从玩具旁边推开,以便独占;“保卫”自己的玩具不被别的孩子夺走而不遗余力等 一、攻击行为的表现 3.敌意性攻击。 以故意伤害他人为目的而产生的攻击行为,特别是儿童已经意识到将会对别人造成伤害性后果的前提下所付之的行动。 有几种不同的类型: (1)迁怒性攻击。 (2)报复性攻击。 (3)嫉妒性攻击。 (4)义气性攻击。 (5)需求性攻击。 一、攻击行为的表现 4.模仿性攻击。 影视和文艺作品中许多人物形象,常会成为儿童、青少年模仿的对象。尤其看了武打作品后,会马上效仿其中榜样人物的攻击行为。 5.习惯性攻击。 多次出现攻击行为又没有得到有效矫治,因而养成某种习惯,攻击行为频频发生。 这种行为的动机或意图往往是不明确的,其表现方式也多种多样,如言语讽刺、挖苦、谩骂,或用工具拍打别人的头部、身体等。 二、攻击行为形成的原因 精神分析学派的本能论认为,攻击行为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是其内部天生的攻击能量的宣泄; 社会心理学派认为,人的攻击行为是遭受挫折而引起的,即当人们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时,就产生攻击行为; 社会学习论者则认为,人类并不是生来就具有攻击性,而是通过学习才知道如何打架、犯罪和伤害别人的,这些行为可借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而习得。 二、攻击行为形成的原因 1.遗传因素 父母遗传给孩子情绪易激动等自然特征,遇到合适的土壤,就会滋生出攻击性行为。 2.放任儿童攻击行为而被强化。 不及时发现并制止儿童之间的攻击行为,无形中就助长了攻击行为的发展。 攻击行为常获得正效应,攻击倾向就会更趋严重。 3.大众传媒的影响导致的儿童攻击行为 常观看打斗片的攻击行为,会助长儿童的攻击行为 二、攻击行为形成的原因 4.家教不当。 教孩子不正当的防卫或不适当地鼓励男孩的”勇敢” 不正确地或无理由地体罚孩子,孩子经常处于痛苦和挫折之中,把侵犯和攻击作为减轻挫折感的手段 得不到充分的爱与关怀,产生悲观、猜疑、忧郁、孤僻等不良心态,引发攻击行为。 攻击型的父母容易造就攻击型的子女。 5.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社会上的许多不良风气,诸如打架斗殴、偷盗抢劫、杀人放火等,是青少年产生攻击行为的重要外部诱因。 三、攻击行为的矫治 1.对幼儿攻击行为的矫治。 (1)鼓励合作行为。 可以给儿童提供“反攻击”或“报复”的行为榜样。 (2)冷处理 暂时不理睬,把他关在屋子里,直到平静下来。 (3)模仿学习 让孩子听“攻击受罚,合作得奖”的故事,讨论或谈感想,使孩子从中受到具体形象的品德教育。 (4)消除攻击行为的奖励物。 (5)向孩子指明怎样防止再犯相同的错误。 (6)提供非攻击的环境 充足的游戏空间;少买攻击性的玩具 三、攻击行为的矫治 2.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矫治。 (1)根据年龄特征,注意教育方法。 (2)加强社会规范教育。 (3)锻炼对挫折的耐受性。 (4)适当的情绪宣泄:在发泄室大喊大叫、乱涂黑板、打击塑料人等 (5)角色扮演和集体讨论法。 (6)行为矫治法。可以采用代币制法矫治 三、攻击行为的矫治 (7)培养移情能力。培养移情能力,能有效地降低攻击性,可采用情景描绘和角色扮演等方法。 具体做法是: 先设置某种被攻击的情景; 然后对被攻击者的伤害情景予以渲染式的描绘,从而让攻击者目睹攻击的情景,体会被攻击者受到伤害后所遭受的痛苦; 最后,引导好攻击的儿童移情换位,想象受害者的感觉和心情,激发他们的同情心 * * *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