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储氢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矿物储氢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 卷(Volume)29,期(Number)1,总(SUM)104 页(Pages)122~130,2005,2(Feb.,2005)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GeotectonicaetMetallogenia  矿物储氢研究 木士春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430070) 摘 要:目前多孔固体材料储氢的研究已由传统多孔活性碳储氢扩展到了新型多孔碳材料储氢、有机 -金属复合 多孔材料储氢及矿物储氢等领域。本文提出了矿物储氢的概念,指出具有储氢功能的矿物主要是具有结构性纳米 孔道的结晶物质,其纳米孔道可在一维或多维尺度上分布。对晶体石墨、沸石、坡缕石 -海泡石族矿物作为储氢材 料的实验研究进行了评述,并对矿物储氢的机制进行了探讨;文中最后对矿物储氢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氢能;储氢;矿物;多孔材料;储氢材料 中图分类号:P579;TB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552(2005)01012209 0 前 言 或储氢方法达到 DOE标准 (Schlapbachetal., 2001;Jensenetal.,2002;Hirscheretal.,2002; 随着化石燃料消耗逐渐增大和储量的日渐枯 McClaineetal.,2000;Zhou2000;Petterson1997; 竭,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人们越来越渴 Atkinson,2002)。例如,液氢(LH)的成本及挥发 望使用环境友好而又可再生的能源。目前,人们最 问题;压缩储氢(CH)的安全运输及成本等问题;储 寄希望的是氢能。这是因为氢能资源十分丰富,可 氢合金的体积储氢密度较高,但质量储氢密度却很 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燃烧产物只有水,而 低,通常为 1% ~3%,而且释放氢时需要吸热;虽然 且水还可循环使用;燃值高,是汽油的3倍;使用方 Mg基储氢合金的质量储氢密度得到提高,但被吸收 便,通过燃料电池(Fuelcell)即可将氢能转变为电 的氢往往需要400K以上的高温才能被释放;活性 能。然而发展氢能,首要攻克的是氢的规模储运这 碳储氢则需要低于70K的低温,而且其储氢量通常 一瓶颈。目前国外虽然已具备大规模生产氢燃料电 小于2%;化学储氢,如NaBH 及NaAlH 储氢,被认 4 4 池汽车的能力,但由于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氢燃料 为是目前最有希望应用于燃料电池的储氢材料之 的规模储运问题,因此很难形成氢燃料电池汽车的 一,但仍然存在着氢吸附/脱附的可逆性问题,反应 产业。因此,世界能源署(IEA)的成员国,每年拿出 产物的二次污染问题,以及生产成本和再生成本过 财政预算的7%用于研究和开发新能源。美国、加 高等问题。 拿大、日本及欧共体等国家及组织投入了巨大的人 多孔固体材料储氢,因其工作压力低、储存容器 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氢能的开发。我国也将氢的规 重量轻、形状选择余地大等优点,成为当前人们开发 模储运的基础研究列入了国家的重大攻关课题。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