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0_纤维素酶纤维素吸附区的结构与功能
2000_纤维素酶纤维素吸附区的结构与功能
纤维素酶纤维素吸附区的结构与功能
汪天虹 王春卉 高培基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济南 250100)
摘要 大多数纤维素酶含有催化区和可与纤维素结合且氨基酸序列较为保守的纤维素吸附区
(cellulose binding domain ,CBD ) 。纤维素吸附区促进酶与底物的结合, 有利于催化区对不溶性底物的作用, 但对可溶性底物的催化作用无影响。对CBD 结构的研究和进一步的诱变研究揭示:纤维素吸附区是通过几个芳香族氨基酸结合到纤维素表面。有实验证明外切葡聚糖酶的CBD 对结晶纤维素有疏解作用。CBD 结构域已成功地应用于一系列重组融合蛋白的纯化和固定化。对纤维素吸附区结构与功能的深入了解对进一步了解酶的作用机制, 促进纤维素酶类生物技术的发展是重要的。关键词 纤维素酶 纤维素吸附区 结构与功能 瑞氏木霉 纤维素物质是年产量巨大的可再生性资源, 利用微生物生产的纤维素酶将其转化为人类急需的能源、食物和化工原料, 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β-1,4的作用。已知的所有降解纤维素微生物都产生一组具有不同专一性的酶类, 彼此间以协同作用的方式共同催化纤维素的降解。对纤维素酶在分子水平进行的研究表明, 大多数纤维素酶含有催化区(catalytic domain ,CD ) 和没有催化作用的纤维素吸附区(cellulose binding domain ,CBD ) 。纤维素吸附区通常通过位于酶蛋白的N H 2或COOH 端。对CBD 序列之间同源性的比较以及采用小角度X 射
族Ⅰ
56K D 力, (protein , (binding domain , CBD ) 。此
序列较为保守的类似结构。催化区和纤维素吸附区之间通过一段相当长的, 高度糖基化的连结肽—链接区(Linker ) 而连结。112 CBD 的分类:
G ilkes 和Coutinho 等均曾根据氨基酸序列的同
源性进行过CBD 的分类。Reinikainen 等将CBD 分为5类[3]。根据Reinikainen 等的分类, 其主要的CBD 类别的一些特性归纳于表1中列出。
表1 主要的CB D 类别的一些特性
氨基酸长度
30-36
典型来源及参考文献
来源自几种真菌如Trichoderma reesei , Hu 2
micala insuolens , Fusarium axysporum 等的纤维素酶的小CBD 。已知成员超过30个。典型结构为T. reesei CBHI CBD [4]. 包括Cellulomonas fimi , Thermomonospora fusca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和其它一些细菌的CBD 。已知成员超过30个。典型结构为C. Fimi Cex CBD [5].
在C. thermocellum ,C. cellulovorans ,Bacillus lautus 和其它一些细菌中发现, 已知成员超过20个。典型结构为C. Thermocellum 和CipB CBD [6].
C. thermocellum EGE CBD Erwinia chrysanthemi EGZ CBD
线衍射、核磁共振及疏水基簇分析和进行定点诱变研究等方法, 在CBD 的结构、功能及与纤维素的吸附机制等方面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本文为近十年来此领域研究进展的简述。1 纤维素吸附区的结构与功能:111 CBD 的发现:
Tilbeugh 等[1,2]1986年用木瓜蛋白酶有限水解
Ⅲ
131-178
Ⅱ86-138
瑞氏木霉(T richoderm reesei ) 的外切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I (CBHI ) 后, 得到了只能水解可溶性纤维素和微弱吸附但不能水解不溶性纤维素, 分子量为
ⅣⅤ
24063
大多数CBD 位于酶蛋白的C 2末端或N 2末端,
37
少数位于中间。比较同一种微生物不同纤维素酶CBD 的氨基酸序列, 可发现它们往往具有序列同源性。真菌CBD 的序列之间有更多的相似性。真菌CBD 大约是细菌CBD 的三分之一, 两者之间还没
有发现明显的序列同源性。113 CBD 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由于至今尚未得到完整纤维素酶的晶体结构, 所有的结构研究工作都是用分离的结构域来进行的。采用多维核磁共振和X 射线衍射技术, 先后研究了族I T. reesei CBHI 、族ⅡC. Fi m i Cex 、族ⅢC. thermocell um CipB 等纤维素酶CBD 的3维结构。T. reesei CBHI 酶分子结构如图1[4]
。
径为0152±01006nm 。
研究了CBD 不同的β2片层拓扑学结构。T. rees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