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议论文的框架结构优秀教案
拟写分论点的要求是: ①“扣得住”:几个分论点角度要统一,应该按同一标准(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 ②“分得开”: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互不包容。 ③“看得清”: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个分论点应在段首作中心句。 ④“排得顺”:分论点的排列的先后顺序(考虑轻重关系、主次关系、先后关系、时间关系)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用三句词来说这些道理,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含蓄,更生动,更形象。这自然比直接说出要胜出一筹。 2.改用字词 所谓改用字词,就是指改用诗文名句的个别字或词,从而表达一种完全不同于原有内容的意思。例如:“血可流,头可断,发型不可乱。” 这句话显然脱胎于二三十年代革命者之口。一经改造,嫁接到学生的生活中来,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滋味,让人很容易想到那些美丽的有着叛逆色彩的个性。再如: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凄惨的分数,敢于正视凄惨的人生。”(改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分不在高,有权就行;才不在多,有钱就灵。”(改自《陋室铭》) “找点时间,找点空闲,常下乡看看。”(改自歌词《常回家看看》) “请问钞票哪里有,牧童遥指美利坚。”(改自杜牧《清明》) 上述句子,或来自古诗,或来自散文,或来自歌词,个别字词的改动,就赢来了或诙谐、或幽默、或生动的表达效果,可谓改得必要,改得恰当。我们可以看到,诗文中名言名句一经这样的改动,其 时代感就更强,生活味也就更浓。若一篇文章中多有这样的能动性的引用,那文章的整个语言表达效果就会大大改观。 3.有意曲解 所谓有意曲解,是指把原有诗文中的句子意思有意错误理解并应用成另一种特殊的意思。 如:杜甫的《绝句》就曾被人“有意曲解”。某文学“新秀”通过关系发表了一篇论文,自认为是学术上的重要突破,就拿着它去找一位文学前辈请求“指点”。前辈读后,意味深长地说:“这篇文章恰恰如杜甫的《绝句》。”“新秀”以为前辈将自己的作品与杜甫的诗等同,高兴得手舞足蹈。谁知前辈心底的意思却是: 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莫名其妙。 一行白鹭上青天——好高骛远,离堤(题)万里。 窗含西岭千秋雪——一片混沌,而且满目冰霜。 门泊东吴万里船——胸怀大志,可惜不脚踏实地。 既尖刻又幽默,却是源于杜诗的一种曲解,一种“另类”联想。如此“曲解”,实是一种新的创造。这种完全有异于原有诗文意思的“再加工”语言,便如歇后语一般,活泼风趣,含意深远,另有一番特殊的滋味。 4.重组词句 重组词句,指的是打碎原有诗文中的名句,重新加以组合或取出诗文中的一部分字词来表意,从而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 例如:“我驾过李白的轻舟,骑过义山的青鸟,朝发于白帝,一夜越过了巴山,犹留有几分豪气。” 这句话中“轻舟”“白帝”与“青鸟”“巴山”分别是李白和李商隐诗文中的内容,这里作者先分别截取原诗中的这些词语,再重新加以组合,从而很好地表达了作者阅读古典诗词过程中的那份激情和喜悦。这种间接性的引用,其文字内容别开生面,有一箭双雕之效。再如: “要想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千万不能断了学生头脑里的‘活水’来源。现在不正常的应试教育,使一些校长不让学生看报纸,一些教师不让学生读杂志,一些家长不让学生瞧电视,造成了一些学生头脑干涸,无水可流,却都希望学生考出好成绩,那岂不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 文章取了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的“活水”一词来说明学生作文中的现实问题,虽然没有完整句子的引用,但要表达的意思同样明白而清晰,可谓引得形象而恰当。 总之,议论文应讲究文采,作必要点缀,如此方能文质兼美。但需要强调的是,议论文毕竟是以正确的观点、充实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取胜的,不可一味追求文采而削减了内容的厚度,使其本末倒置。 命题作文:以“高度”为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展开联想,进行思考,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讲评】 写作提示: 考生写作此文首先要明确题目的意义。《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高度”有两个义项:①高低的程度,从地面或基准面向上到某处的距离,从物体的底部到顶端的距离;②程度很高的。对于这两个义项,考生在写作时须 抽象引申,可以围绕“高度”进行遣词造句,从而确定文章的立意。若选用第一个义项,此时的“高度”是一个名词,考生可以在其前面加上定语进行引申,如生命的高度、境界的高度、人生的高度等。若选用第二个义项,此时的“高度”是一个形容词,考生可以把“高度”作为一个定语或状语,在其后加上中心词进行引申,如高度的热情、高度地重视、高度地赞扬等。 考生在论证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所选择的事例要典型;二是要充分利用事例,要把所采用的事例和所论证的观点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引述与鞭辟入里的分析。 例文点评: 高 度 能令我们所仰望的,不过是一点高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