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docx

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

3 3 PAGE PAGE 10 前 言 公民意识是在民主法治的宏观环境下形成,它表现为个人对“公民”作为 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认同与理性自觉,是平等意 识与自由人格、规范意识与法治精神、公共精神与自主理性等在公共活动领域为主 的范围内交融整合而成的特殊社会意识。具体体现为视自己和他人为拥有自由权 利、有尊严、有价值的人,并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和价值的践 行意识和经验;这种意识还包含为保障与促进公民的各种自由权利的实现,需 要与之相对应的国家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公民对于国家和 社会的责任感。 马丁路德金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 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奢华;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 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道德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 力量所在。” 列宁对此也有过相关的论述:“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 并且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1而李慎之又说:“千差距,万差距, 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尤其是大 学生都应该有现代的公民意识,它直接与当代国家政权建设相连并被认为是政治民 主的一个关键指标,即“政治参与大众化”的水平,并且是国家政权建设持续进步的 重要动力。在法制愈加健全和文明日益提高的现代社会,大学生不仅应具有忠诚爱 国及服从于国家需要的品质,尤为重要的是人的权利回归已渗透到国家各项活动 中,个人可以对国家的事务评头论足,应乐意参与对其的改进和完善,并且应积极 主动地培养与之相关的能力。人们也越来越信奉“正是在公民这一层次上,而非精 英层次决定着政府的最终潜能”。2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所有国家,政府不过是 人民教养程度的另外一种表现而已。 党的十七大在关于“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论述中提出,”加 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这适应 了我国经济社会和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同时清楚的告诉 人们,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已成为当代中国扩大人民民主、弘扬法治精神、建设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现实内容。为此,深入研究公民意识的内涵,积极探索增 强公民意识的现实路径已成为相关教育的重要历史任务。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与社 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公民意识的强弱,决定的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物质文明、精 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水平。然而到目前为止,这样的课程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 步阶段,我国的各级层次的教育尤其是更高层次的大学教育中还没有建立起具有规 模的正式的公民意识教育的课程。 1 《列宁全集》第 26 卷,人民出版社 1963 年版,第 243 页。 2 高峰:《美国人公民意识的演进》,《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9 年第 3 期,第 111 页。 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是一个涉及到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 学科研究领域的课题,研究任务艰巨。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国经济政 治的进步、国际交流的加深和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公民意识教育会以正式的形 式进入大学的课堂,甚至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必修课程。本文在探讨公民意识教 育共性因素,借鉴公民意识教育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意在探索适合我国当前国情 的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能的路径。 一、 公民意识教育 公民意识教育是与人的政治社会化相关的教育,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历史发展到 特定阶段的产物。公民意识教育的概念是公民意识教育研究和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操 作的基础和逻辑起点,具有深刻的含义。本章意在从内涵上揭示公民意识教育的本 质特征。 1. 公民与公民意识 “公民”一词与民主政治紧密相连,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把它定义为“凡 是参加司法事务和自治机构的人们”。“显然,这是一个超越血缘关系又超越王权 专制的带有普遍性的法律资格的概念。”1因中国具有极其漫长的封建专制社会历史, 与之相对应,中国历史上的各种文化典籍绝无“公民”字样的出现,主流意识形态 基本上是以儒家学派为代表的封建臣民意识,它不仅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具有绝对的 统治地位,甚至它的影响还渗透到了我们今天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的许多领域。 (1) 公民与相关概念关系的厘清 近代意义上的“公民”,是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在“天赋人权”、“社会 契约”等自然法精神和民主理念被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认知和接受的条件下,由宪 法性文件确定下来的制度性范畴,其以平等性和普遍性而显著区别于古代“公民” 概念的特权性和贵族性。“公民”这样的称谓传入中国是在辛亥革命后,国民党统 治时期,在许多文本中也与“国民”混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发布的具有 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中,出现的还是“人民”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