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八年级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7—9课).docVIP

2016八年级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7—9课).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八年级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7—9课)

2016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7—9课) 2016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7—9) 第七 中国古代官僚体制 (一) 官僚机构(1)中央:(a)秦汉时期设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政事务。 (b)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扩充完善了官僚制度。 (2)地方:秦代实行郡、县两级制;东汉后期改为州、郡、县三级制;元明清时期以省领路、府、州、县的三级或多级制。 (3)自秦代开始,历代王朝都有监察制度。 (4)意义:古代官僚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对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侵略有重要作用。 ()少数清官:如北宋包拯、明朝海瑞、清朝于成龙等。 (二)科举取士(1)西周时由贵族世袭;汉代采用察举、征辟的方式。 (2)科举考试四个阶段: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3)以进士科为重要。 (4)评价:科举制度是比较完备而又严密的选官制度,在国际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八股:明清时期,规定考试题目必须自“四书”、“五经”,考试格式为八股,不允许发挥个人见解。 第八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一) 商鞅变法(1)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 (2)公元前3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 (3)主要措施:(a)打破旧贵族对土地垄断,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b)重农抑商,奖励耕战;()设立县制,国君任免县令;(d)轻罪重刑,实行连坐。 (4)意义:商鞅变法后,秦国社会安定、经济富足,军事实力大大提高。强大的秦国最终一统天下。 (二)王安石变法: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开始了全面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 (三)张居正改革(1)原因:明朝中期以,耕地兼并严重,赋役负担严重不均,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社会问题堆积如。 (2)目的:为了挽救统治危机。 (3)主要措施:(a)清丈土地:按照实际田产数征税。 (b)“一条鞭法”:把各种名目的赋役和劳役合并起,折合银两征收。 (4)效果:使赋役不均的现象有所缓解,国家财政收入状况明显改变。 第九 中国古代农民 (一)以农为本(1)概论:我国的农业是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发展起的,是一种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2)农业的发展:(1)秦汉以前,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粟。后,小麦大面积种植。南方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 (2)东汉以后,江淮地区得到开发。 (3)宋代,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出现了“苏(苏州)湖(湖州)熟,天下足”的民谚。这时中国农业经济的重心已经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4)明朝后期,从国外引进了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纺织业原料:早期主要是麻和丝。宋元时期,棉花普及。 (6)“五谷”和“六畜”:“五谷”通常指“稻、麦、黍、稷、豆”。“六畜”指马、牛、羊、猪、狗、鸡。 (7)中国古代统治者奉行“以农为本”的政策,鼓励农业生产。 (8)我国古代许多农谚是农业生产经验的结晶。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科技成果。 (9)有重要影响的农学著作:(a)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该书提出了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思想。(b)元世祖组织人编写《农桑辑要》。()元朝王祯的《农书》,绘有生产工具的图样。(d)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农书。该书补充了宋元以在棉花、甘薯引种栽培方面的新鲜经验。 (二)农民与乡村社会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古代农村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男耕女织”,形成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我国古代农民的显著特点:聚族而居、安土重迁。 (3)农民是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农民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有限,农民生活很艰辛。 (4)我国古代农民四处流亡的原因:总结为五逃:“天(天灾)、官(政府的徭役)、军(供给军队的物资)、钱(高利贷)、愚(经营不善) ()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自然灾害频繁;赋税徭役沉重;土地兼并严重;民不聊生。 (三)农民起义1陈胜、吴广起义: (1)时间:公元前209年夏(秦末)。 (2)地点:大泽乡。 (3)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政权:“张楚”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李自成起义: (1)时间:明末。 (2)地点:陕北。 (3)口号:“均田免粮”(反映了农民强烈要求土地和减免沉重赋税的愿望)。 (4)政权:“大顺”。 ()意义:推翻了明朝的腐朽统治。 3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重要影响:使新建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一些发展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这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文档评论(0)

181****2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