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理学课件 2017-2018-1 04血液循环 临床医学 卫第八版
第五节 器官循环 * 心迷走神经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心肌细胞膜上受体:M受体 减少Ca2+内流:抑制L型钙通道 增加K+外流:激活IK-ACh通道 作用 负性变力作用 负性变时作用 负性变传导作用 阻断剂 阿托品 * 血管的神经支配 *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老子》 见小曰明,守弱曰强。——《老子》 血管的神经支配 缩血管神经纤维 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 α受体:血管收缩(阻断剂:哌唑嗪) β2受体:血管舒张 分布密度:皮肤 骨骼肌、内脏 心、脑 动脉(微动脉最高) 静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舒血管神经纤维 交感舒血管神经:乙酰胆碱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乙酰胆碱 肽类舒血管神经纤维 * 血管的神经支配 * 心血管活动中枢 延髓心血管活动中枢 头端腹外侧区:交感中枢 尾端腹外侧区:抑制头端腹外侧区 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迷走中枢 孤束核:传入纤维接替站 兴奋迷走中枢 抑制交感中枢 * 心血管反射 压力感受性反射 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容量感受性反射 化学感受性反射 颈动脉体;主动脉体 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 血压升高 冠状动脉舒张 骨骼肌和内脏血管收缩 * 压力感受性反射 反射弧 * 压力感受器 血管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 适宜刺激:血管壁的机械牵张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更敏感 * 压力感受性反射 * 压力感受性反射 反射效应 负反馈调节 双向调节 * 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学意义 在短时间内快速调节血压,维持血压相对稳定 * 案例问题 患者出现头晕、低血压的原因? 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使用麻黄碱治疗的原因? 交感神经的作用机制 患者心动过速的原因?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压力感受性反射) * 课程小结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递质,受体,作用及其机制 延髓心血管中枢 压力感受性反射 反射弧组成(压力感受器:部位,敏感刺激,作用) 反射的效应及生理学意义 * 课程小结 * 知识点18: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记忆:神经递质、受体、生理作用及其机制 理解:交感神经兴奋对心血管系统和血液分配的影响及其意义 应用:相关疾病神经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相应受体激动剂或阻断剂的临床应用 知识点19:延髓心血管活动中枢 记忆:心血管中枢部位及其作用 理解:心血管各中枢之间的相互作用 应用:相关疾病延髓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 课程小结 * 知识点20:压力感受性反射 记忆:压力感受器的部位、适宜刺激、生理作用;反射效应;反射的生理意义 理解:反射的过程 应用:压力感受性反射重调定与高血压;刺激颈动脉窦治疗高血压 思维扩展 * 分析过度牵拉颈总动脉时,血压的变化及其机制。 二、体液调节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治人事天,莫若啬。——《老子》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老子》 前情回顾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延髓心血管中枢 压力感受性反射 反射弧组成,反射的效应及生理学意义 思维扩展:分析过度牵拉颈总动脉时,血压的变化及其机制。 * 考研真题 (1997)关于急性失血引起的变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动脉血压下降 B 红细胞的比容升高 C 心率加快 D 中心静脉压下降 E 皮肤苍白湿冷 A 压力感受性反射 B 化学感受性反射 C 心肺感受器反射 D 肾-体液控制机制 (2009)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主要依靠: (2009)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主要依靠: * A D 学习目标 熟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构成 掌握血管紧张素Ⅱ的受体以及AT1受体的生物学作用 掌握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部位、受体、作用以及临床应用 熟悉血管升压素的合成部位、受体及其分布、作用 了解血管内皮在调控血压中的作用 了解肌源性自身调节的机制和生理作用 熟悉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腺苷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 病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患者男性,62岁,既往患糖尿病多年,新近被诊断患有高血压。医生建议患者首先尝试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和增加锻炼控制血压,但是血压一直控制不理想。因此,医生建议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服用后,患者血压控制良好。 * 案例问题 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关系? 血管内皮在血压调控中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的机制?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老年人血压控制在什么水平比较合适?是不是越低越好? 冠脉循环的特点 * 二、体液调节 缩血管物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 内皮素 舒血管物质 一氧化氮 钠尿肽(心房钠尿肽;脑钠尿肽;C型钠尿肽) * 血管内皮细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生物:4.1《生物变异的来源课件(浙科版必修2).ppt
- 生物: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课件(新人教选修3).ppt
- 生物:4.2.2《动物细胞工》课件(选修全一册).ppt
- 生物:4.2.3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课件9(人教版七年级下).ppt
- 生物:4.2《dna分子结构与复制一课时》课件(苏教版必修2).ppt
- 生物:4.2《多细胞生物体的成》课件2(苏教版七年级上).ppt
- 生物:4.2《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课件(苏教版七年级上).ppt
- 生物:4.3.1《呼吸道对气的处理》课件8(人教版七年级下).ppt
- 生物:4.2《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 生物:4.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1课件(苏教版必修2).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