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与快递微利时代鹬蚌之争.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商与快递微利时代鹬蚌之争

电商与快递微利时代鹬蚌之争   “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   当电商CEO激情洋溢地宣讲已经来到了“明天晚上”,即将赢来马云说的“后天”,而公众和投资人半信半疑之时,电商们应该明白,这个问题,由不得自己全盘做主,还必须听听物流大佬的意见。   12月1日,“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物流企业家年会”在京悄然召开。与会的物流企业CEO和学者似乎有点低调。但毫无疑问,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电商的前途……      被赶着跑的“快递”   “没有商品配送业务支撑的电子商务是泡沫!”   在物流年会上,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研究院王耀球教授声若洪钟。   据悉,2010年,我国公路货运量、港口吞吐量、铁路货运量均居世界第一,民航货运量、快递日均业务量分别居世界第二、第三,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25万亿元。   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了我们已经是一个物流大国,规模和体量都很大。但另一方面,我国物流“规模化、网络化、集约化、专业化、多层次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一个小仓库,几辆拉货车就敢号称自己是物流公司”。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运输与物流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郭敏杰说。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物流企业大概以百万计,但A级物流企业还不到1000家,5A级物流企业不到100家。   不过,物流是个大概念。既有社会经济角度的宏观物流,也有企业经营的微观物流。从电子商务的角度来看,物流的涵盖面也不尽相同。在B2B类型中,由于是企业之间的行为,诸多环节都要涉及,电商企业必须考虑物品的运输、仓储等等。而在B2C、C2C类型中,由于多数是将商品递送到消费者手中,因而物流基本由快递公司完成。   交通运输部部长政策咨询组成员、中国快递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达瓦证实了这一点,“80%的电商物流都是由快递公司完成的”。   此类快递仍属于邮政业务的范畴,按《邮政法》的规定,快递的物品具有以下特点:封装、署有名址、有重量和体积的限制。   那么我国快递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呢?   达瓦说,我国现有1万多家快递企业,但真正具有快递经营许可证的不到5000家,而上规模的还不到50家。用苏州浩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心怀的话说,是“没有技术没有卡车的跑腿公司”,或者“没有技术的卡车公司”。   但这丝毫阻止不了快递业的迅猛发展。2006年至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年增长率达22%。2011年,中国快递业务递送量有望突破35亿件,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   “美国才3亿多一点人口,每年的递送量80亿件,而中国仅网民就有5亿。”达瓦说,“按发达国家的标准,邮政业的营业额大概占国民经济GDP的1%左右。以此计算,国内邮政市场的盘子少说也有4000亿。”   电商和快递打嘴仗   截止到去年底,全国网店数已经超过1200万家。   鉴于自建物流的昂贵成本,以及第三方物流成本较低、覆盖区域较广、相对专业,大多数电子商务企业都使用第三方物流。这也为物流公司提供了发展机遇。   据悉,网店快递业务占到快递行业总量的1/3。   以淘宝为例,2008年实际物流配送量约200万单/日,到2009年6月增至300万单/日,去年6月突破400万单/日。在今年11月22日举办的“2011中国快递论坛”上,淘宝商城总裁张勇透露,“C2C平台和淘宝商城每天包裹量最新数据已经超过了800万,今年全年基于淘宝平台贡献的包裹量会超过20亿包。”   不过,两者的蜜月期十分短暂,随着电商快速发展,很多物流都跟不上形势。具体来说,有延误晚点、快件丢失、拒绝验货等“十宗罪”。   达瓦承认这一指责有部分道理,“快递行业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但不能将责任全部推卸到快递企业上,既不能忽视快递业的历史,也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快递业正以50%的增速发展。”   电商也有自己不规范的一面。   “电商并没有授权给快递企业允许消费者验试,”但消费者认为他有这个权益,因而,“会造成消费者对快递员乃至快递行业的误解。”达瓦如此表示。   而且,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是多方面的,物流配送只是其中一环。电商恨不得一接到订单指令,马上就能将货送到消费者手中。消费者的心理可能也是如此。但问题是,快递再及时,如果其他环节出了故障,那么消费者也仍会有意见。   快递不快还有一个客观因素。今年1月,中国快递协会副秘书长邵钟林曾经提到快递行业的两个瓶颈,其中一个就是由于交通拥堵,交通部门对车辆采取了限行措施,“快递的送货车辆恰恰是不能被限制的,快递企业的生产是按分钟计算的,车辆经常被截住、罚款、扣车,很挠头。”   但电商并不愿意听这些解释。他要的是结果。   融合?分道扬镳?   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在2011APEC中小企业峰会上,曾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