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狱中书简(节选)》教案1
《狱中书简(节选)》教案
第一课时
课题
狱中书简
学 习
目 标
1.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初读课文,理清思路,品味感情。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
重 点
难 点
重点: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初读课文,理清思路,品味感情。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
教法
选择
学导式教学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熟读课文 勾划字词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是
教 学
时 数
2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33 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揭示学习目标:
1.导言:古往今来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中国古代的孟子说: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也。汉代的史学家司马迁也说: “人贵有一死……比鸿毛还轻。”南宋文天祥更是挥笔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你看许许多多革命者前仆后继,为了坚定的革命信仰,为实践他们革命的诺言,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今天,我们将学习这样一群可歌可泣的人。我们来学习《狱中书简》。
2.揭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指导学生先学。
结合学法导航进行学法指导。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
学法导航:
1.借助相关资料解题并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2.朗读课文,结合预习掌握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意。
3.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1)作者是在什么情况写给朋友写信的?
(2)在信中作者给朋友诉说了哪几件事?
四、检查学生先学效果。
1.解题、作者及背景: “书简”即书信。罗莎·卢森堡(1871-1919),德国共产党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列宁称她是“世界无产阶级国际的优秀人物”,“国际社会主义革命的永垂不朽的领袖”。
2.检查字词:
信笺(jiān) 战栗(lì) 踱(duó)步 飒飒(sà)
鸫(dōng)鸟 鸣啭(zhuàn) 蓦(mò)然 阴霾(mái)
霹雳(pī lì) 奄奄(yǎn)一息 万籁(lài)俱寂
扶疏: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 战栗:战抖。
阴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烟、尘等微尘而形成的混浊现象。
1.听导言,看屏幕初步感知人物精神形象,产生求知的欲望。
2.默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3.明确学习任务及学习方法。
4.自主查找。
5.朗读回顾生字词及文意。
6.默读课文,自主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质疑问难。
1.由古今中外名人事迹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出示。
2.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
3.多媒体出示学法导航,进行学法指导。
4.巡视督察。
5.巡视指导。
6.引导朗读,巡视指导,参与讨论发现问题,及时点评。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哑然失笑:禁不住笑了起来。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3.交流阅读感知结果。
《狱中书简》这一封信是1916年7月------1918年10月,她在狱中写给朋友宋儒莎的信件。 共写了三件事:拯救孔雀蝶。 白杨花絮飘飞的景象。 回忆暴风雨中夜莺的歌唱。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1.作者是怎样拯救孔雀蝶的?她为什么要拯救孔雀蝶? 从“拯救了这条生命我多高兴啊”你感受到了什么?
2.勾画出杨絮飘飞的景象。思考此美景表现出了什么?
3.夜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歌唱的?它歌唱得怎样?从它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情绪最高涨的语段。)
4.作者为什么不写自己在狱中生活的艰苦、惨遭迫害和自己的斗志,而是满怀喜悦的描述自然美景呢?
明确1:生命的激情,对自由的渴望,对弱者的扶助、关爱,对生命、生活的珍爱。
明确2:白杨树的花那亮丽、自由的生命,白杨树种子那顽强的生命力,让作者感到振奋,进一步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沉醉”、对“生命的热爱”。
明确3: 这里作者把夜莺强化到可以“压倒雷声”“唱亮昏暗”的程度,显然这里夜莺已经不是自然界平凡的小鸟,而是作者对于革命必胜的信念,成了革命乐观主义的意象。这既是情绪的高潮,也是思想的高潮。
明确4:作者身陷囹圄,写的不是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也不是对革命斗志豪情的抒发,甚至没有对监狱艰苦生活的具体描述。我们看到的是爱,是对大自然、对动植物、对生活、对共同战斗的朋友、对人类和世界的爱。
六、当堂训练。(见课件) 七、板书设计:
花园写信 狱中花园环境描写
狱 (精致优美 ) 热爱大自然
中 上午: 拯救蝴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