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功能观视角下农户合作金融组织.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功能观视角下农户合作金融组织

论功能观视角下农户合作金融组织   摘要:农村金融体系是与农业经济相匹配的地方金融系统。在功能观视角下观察农村金融体系可见,农户是农业经济中金融功能的需求主体,而合作金融组织形式具有实现功能的比较优势。现存的农信社不是合作金融的唯一组织形式,要创新发展多元化的合作金融组织。   关键词:功能观;农户;合作金融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6)05―0019―03      一、观察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观视角      对金融体系的观察可采用两个分析视角:一是以金融系统中现有机构为立足,分析现有机构的业务,被称为机构观。二是从机构所承载的经济功能出发,分析更好发挥其功能的变革空间,被称为功能观。研究农村金融体系也不例外。用“机构观”静态观察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会发现: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合作杜、商业性农业银行和政策性的农业发展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比重很小,而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按照最初的设计,农村信用社是农民人股的合作制金融机构,是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但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我国农村信用社不完全具备现代合作金融的基本制度特征。改革前,农信社的经营是一种由上而下的准行政性行业管理,这种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缺乏效率,无法有效实施支农服务。相比之下,功能观是一种动态的观察方法,它能帮助克服仅用机构观做静态观察的偏差。因为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在长期内更加稳定,完成金融功能的金融机构通常随时间和地域有所变化,金融服务可以随竞争性的机构或时间而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但它们的功能是相当稳定的。从功能观的动态视角下,我们思考的问题是服务“三农”的金融体系仅通过改革现有机构建立吗?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是否等同于农信社的改革?合作金融机构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因此,我们依据“功能观”的研究范式,探讨农村金融体系如何有效对“三农”支持,讨论合作金融功能在农村经济中的有效实现。   功能观视角实质是从金融体系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目标出发,考察金融体系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功能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选择能满足经济主体需求的金融形态和功能实现机制。      二、农业经济主体的金融功能需求      任何制度供给必然对应经济主体的某种制度需求。讨论农村金融体系如何有效对“三农”支持,离不开分析现阶段农业经济主体对金融功能的现实需求。我国农业经济的主体是农户,农业生产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农业的投资格局主要还是以农户为主。与这样的经济相匹配的金融体系中,农户是金融功能需求的主体。   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决定了金融功能的需求差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其他邻近经济中心城市的地区,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农业比重很低,农村经济已向工业化的城市经济转型。而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甚至许多地方仍处于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农村经济结构较为单一,非农产业占农村就业和农民收入来源的比重微乎其微。因此,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应以满足农户的需求为基础。   农户的金融行为特点:一是信贷需求主体数量大,高度分散,经营规模小。二是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周期长,受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影响大。三是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收入水平远低于城市,户均拥有的财富和抵押品严重不足。这些特点决定了农村金融的交易成本和信贷风险都很高。金融体系的总体功能是实现金融资源的时间配置,将这一总体功能细分研究可见,农户对金融功能需求,集中在融通资金和管理风险两方面。   1.融通资金的功能需求。资金供应不足是当前制约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最大障碍。在农业银行实行“一分一脱”后,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都注重商业性金融服务,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收缩了对农产贷款的份额。而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农业发展银行资金主要用于粮食流通改革和退耕还林还草等方面。这样,随着农村金融体制在行业分工及服务对象都有较大调整后,对农产贷款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真空”。农村资金供求之间的矛盾表现为金融机构贷款额度小、期限短,农行抵押、公证等额外费用高、审批效率较低,农信社贷款利率偏高、手续较为繁琐。   2.管理风险的功能需求。农业是易遭受灾害的产业,风险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因此,农业生产迫切需要一种风险管理机制。但保险公司与农户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农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问题比较突出。保险公司要降低道德风险又会带来较高的监督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地区的农村农业保险严重滞后。      三、合作金融实现功能需求的比较优势      农村存在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并存现象,只是各类金融机构的功能边界有所不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