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疗法--本科.ppt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头针疗法--本科

三、操作方法   1、针具 28─30号、25─50毫米长  2、体位  坐、卧位  3、进针法:单手快速进针法 4、角度方向及深度:平刺,帽状腱膜下层 捻转法 抽添法 1.脑源性疾病:偏瘫、小儿脑瘫、假球麻痹等  2.精神病症:精神分裂症、癔病、抑郁症等。  3.疼痛和感觉异常: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腰背痛等。  4.皮层内脏功能失调:高血压、 消化道溃疡、子宫脱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 * * 头针法 头针是在头部进行针刺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发展 焦顺发─《头针》1971 方云鹏─《头皮针》1982 朱明清─《朱氏头皮针》1989 陈克彦─《头皮针国际标准方案》1983年由中国针灸学会主持制定的,并于1989年在WHO主持召开的国际会议上正式通过 二、头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 (一)额区 1.MS 1 额中线 ézhōngxiàn (英文MS是“micro-system”and “scalp points”的缩写。 ) 【部位】: 在头前部,从督脉神庭穴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 【主治】: 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癫痫。 鼻病。 【刺法】: 沿皮向下刺1寸,行快速运针手法。 2.MS 2 额旁1线 épángxiànⅠ(胸腔区) 【部位】: 在头前部,从膀胱经眉冲穴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 【主治】: 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炎,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对心慌、气短、浮肿、尿少有一定的效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舌强不语。 【刺法】: 从眉冲穴刺入,沿皮向下刺入1寸,行快速运针手法。 3.MS 3 额旁2线 épángxiànⅡ (胃区、肝胆区) 【部位】: 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穴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 【主治】: 对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疗效,对肝胆疾病引起的右上腹部疼痛也有一定的疗效。 胁肋痛、乳房胀痛。眩晕、目病。 【刺法】: 从头临泣穴沿皮向下刺入1寸,行快速运针手法。 4.MS 4 额旁3线 épángxiànⅢ (生殖区、肠区) 【部位】: 在头前部,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75寸起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 【主治】: 功能性子宫出血。急性膀胱炎引起尿频、尿急,糖尿病引起烦渴、多饮、多尿,阳痿,遗精,子宫脱垂等。对下腹部疼痛有一定疗效。 【刺法】: 从此线上端进针,沿皮向下刺入1寸,行快速运针手法。 (二)顶区 5.MS 5 顶中线 Dǐngzhōngxiàn 【部位】: 在头顶部,即从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之段。 【主治】: 头痛,眩晕,高血压。 中风失语,昏厥,癫狂,痫症。 腰腿足病症。如瘫痪、麻木、疼痛。 小儿夜尿、脱肛。 【刺法】: 从百会穴进针,向前沿皮刺,透至前顶,行快速捻针手法。 6.MS 6 顶颞前斜线 Dǐngniè Qiánxiéxiàn (运动区) 【部位】: 在头顶部、头侧部,从头部经外穴前神聪至颞部胆经悬厘引一斜线,并将其分为五等分段。 【主治】: 上1/5段,治疗对侧下肢瘫痪:中2/5段,治疗对侧上肢瘫痪;下2/5段(言语一区),治疗对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流口水、发音障碍。 【刺法】: 用长针由前神聪沿皮向悬厘穴方向刺入,或用2寸长针由上点向悬厘分段接力刺,行快速运针手法。 7. MS 7 顶颞后斜线 Dǐngniè Hòuxiéxiàn (感觉区) 【部位】: 在头顶部、头侧部。顶颞前斜线之后1寸,与其平行的线。从督脉百会穴至颞部胆经曲鬓穴引一斜线,将全线分为五等分段。 【主治】: 上1/5段,治疗对侧腰腿痛、麻木、下肢感觉异常及后头痛、颈项痛和头鸣;中2/5段,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下2/5段,治疗对侧头面麻木、疼痛等。 【刺法】: 用长针从百会穴刺入,向颞部曲鬓穴透刺,或用2寸长针从上点作分段接力刺入,然后行快速捻针手法。 8.MS 8 顶旁1线 DǐngpángxiànⅠ 【部位】: 在头顶部,督脉旁1.5寸(4.5厘米),从膀胱经承光向后引一直线,长1.5寸(4.5厘米)。 【主治】: 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明。 腰腿病症。瘫痪、麻木、疼痛。 【刺法】: 从通天穴向后沿皮刺入1.5寸,行快速捻针手法。 9.MS 9 顶旁2线 DǐngpángxiànⅡ 【部位】: 在头顶部,督脉旁开2.25寸(6.75厘米)。由胆经正营穴向后引一直线,长1.5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