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清末礼法之争法学学士.doc
Abstract
Tn today’s loc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legal issues is still theme of the times,this article will examine the revised law in the late Qing to Chang Chih-tung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ceremony sect〃 and to Shen, represented by the legal faction” of the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below, explore their inner thought; thus thought to interact with the system perspective on China’s modern process, in particular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the legal impact of modernization and the rule of law and then think whether the established tradition of integration.
Key words: Late Qing Dynasty; etiquette dispute; legal faction; ceremony denomination
论清末“礼法之争
1748年法W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在其发表的《论法的精神》中曾 有过这样的一段表述:“为某一同人民而制定的法律,应该是非常适合于该国的人民的: 所以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竟能适合于另一个国家的话,那么只是非常凑巧的事。” °先且不 论孟德斯鸠其对法的移植可行性的严重低佔对与否,但法的移植现象却是真实存在的。
当人类历史跨入18、19世纪,以欧美为代表的丙方各国□基本确立资本主义,并且 取得长足发展;在清王朝统治十的中国已日渐衰落,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及《中 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清政府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而对于一个拥有悠久历 史的伟大民族来说,更是一场“噩梦”的开始。至晚清始,巾国法律便经历了一次前所未 有的变迁,既中国法律的近代化,近代中国法律的发展表现为三个部分的变革:法律价值 观、法律文木、法律机构。而这一切以清末修律为始端,随之而来产生了一场深远的影响 着中W法律的大辩论——清末“礼法之争”。清末“礼法之争”其核心便是法律价值观之 争;而东两方不同法律价值观的此次碰撞乂会给予我们I;?人什么样的启示,笔者将通过审 视清末修律中以“礼教派”与“法理派”问不同观点的基础上,探究他们的内在思想;从 而以思想与制度互动的角度研究其对中国近现代进程,尤其是法律近代化过程中产生的影 响,进而思考在法治现代化与固有传统融合的问题。
一、清末“礼法之争”的背景与产生
(-)清末“礼法之争”的背景
晚清之前的古代屮国,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拥有浓厚大陆性格的农业社会,其 社会结构也就相对单一。“宗法与农业经济结构的结合,是中W古代社会稳定的基础。专 制主义的统治制度矗立于其上,以礼乐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笼罩于其屮,它们之间互相促进, 互相渗透,成为一个十分协调的,‘永恒不变’的整体”。@
晚清法律变革的意识至少有两个因素:不适与落后。所谓“不适”,即旧法律对社 会的不适应。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比地半封建社会,随着西方列强进入中 国的不只是物质,还有文化,受到冲击的不仅仅是屮岡的自然经济这些社会基层结构,更 为深刻的还有传统中国的社会文化、关系等上层建筑。晚清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呈 现出了多元复杂的状态,此为屮国历朝历代都未曾出现过的。由此带来的便是各种文化、 各种利益集W1间的撞击,社会矛盾愈发加深,旧的法律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关系。而所 谓“落后”,则更多的强调屮网既有法律与两方法律相比不够文明,法律组织欠缺,司法
I法j孟徳斯鸠,屮林昂.论法的精神IMj.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遇近代转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10.
技术低劣等。而屮国法律的不适与落后,也使得其成为丙方人主张治外法权的借口。
“法是吞噬自己孩子的撒旦”因而须制定新的法律。而每一次这样的尝试,招致被 威胁的利益,以自我保存欲望的木能活动之方式的最激烈抵抗,并由此引发一场斗争。$所 以“法理派”与“礼教派”间的争论是不可避免的。
(二)清末“礼法之争”的产生
1901年1月29 H (光绪二十六年),流亡西安的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了 一道上
文档评论(0)